冰上人至自中宿以詩為贄病中下榻賦以贈之 其一
蓬蒿初辟徑,薝卜已全花。
閱世唯高枕,為僧未出家。
何來持半偈,剛說演三車。
能使泥犁客,超然識聚沙。
蓬蒿初辟徑,薝卜已全花。
閱世唯高枕,為僧未出家。
何來持半偈,剛說演三車。
能使泥犁客,超然識聚沙。
蓬草青蒿剛剛被辟出一條小徑,薝卜花已經全部綻放。歷經世事只圖安閑高枕,身為僧人卻未正式出家。你從何處帶來半首佛偈?方才還在講述三車的典故。能讓身處地獄的我,超脫地領悟到聚沙成塔的佛理。
薝卜(zhān bǔ):梵語譯音,指梔子花,一種香花。
高枕:墊高枕頭,形容安閑無憂的狀態。
半偈:指簡短的佛偈(梵語“偈陀”的簡稱),佛教中闡釋佛理的韻文。
演三車:演繹《法華經》中的三車喻,三車(羊車、鹿車、牛車)比喻三乘佛法,最終歸一。
泥犁:梵語“泥犁耶”的簡稱,意為地獄。
聚沙:出自《法華經》“童子聚沙為佛塔”,喻指從微小處積累修行。
此詩為詩人病中接待來自中宿(今廣東清遠一帶)的冰上和尚時所作。冰上和尚以詩為見面禮,詩人雖患病仍留其下榻,并賦詩回贈。詩中或反映了詩人病中與僧人的佛理交流,以及由此引發的感悟。
此詩通過描寫蓬蒿、薝卜花等自然景象,結合與冰上和尚的佛理對話(半偈、三車),贊美其佛學造詣,并表達自身在病中因對方開示而超脫領悟佛理的釋然。語言簡練,用典自然,體現了禪意與哲理的融合。
吳人殺二子,以血釁吳鉤。吳鉤雖有靈,吳王何用求。父子恩既斷,君臣義難保。不如佩仁義,防身到終老。
嗚嗚啄人鴉,軋軋上城車。力盡土不盡,得歸亦無家。
樓頭鶴鼓四更撾,枕上蝶飛不到家。風透紫綃涼若水,露濃催織靜生嘩。詩因苦思聽殘漏,燈為無眠數落花。夜夜竹窗緣底事,碧云看盡楚天涯。
道友三冬煉睡。煉做陳摶苗裔。咫尺過新春,晝夜須當加瑞。加瑞。加瑞。點點直教著地。
秋聲淅淅送深悲,往事悠悠只自知。四海未家憐立壁,孤村何日再圍棋。精英彷佛還談笑,道路喧傳半信疑。西望停云腸欲斷,短檠清淚夜闌時。
少日長懷社稷憂,怪來饒舌漫多仇。風塵冉冉百年老,霜雪蕭蕭兩鬢秋。不辦癡床供一笑,方營隱谷賦三休。添丁護得金鴉觜,佳處端能著我不。
青云附驥年,形影共相憐。世態煙云變,交情金石堅。憂時頻擊楫,吊古更譚天。應律春長在,吾家事可傳。
玉署青坊二十春,聯鑣同巷最情親。登名夙已推先進,論秀那堪逐后塵。鎬邑士風天下盛,秣陵秋色望中新。相期不負公家托,共誓丹心拱北辰。
盤云陟危磴,十步五回坐。道旁無虎跡,曾有游仙過。秀出眾峰頂,尋常云霧里。上有萬年松,食之令不死。澗路行將盡,高閣倚空虛。月明萬籟盡,空山聞讀書。空林無人行,下有百年墓。灑掃復何人,蕭蕭白楊樹。竹林路陰陰,尋幽不覺深。不比羊腸坂,空傷行客心。偶逐微官去,暫掩林中宅。手種茱萸樹,歸時高幾尺。春風試茶處,潭上葛花開。去盡同游伴,傷心此獨來。
年年西去,年年東上,年年為客。知交盡分散,嘆關河阻隔。戶戶垂楊泉水碧。試重尋、舊游蹤跡。何人解青眼。剩湖光山色。
歲晚歸來日,蒼枝忽轉東。神龍能護法,日夜吼天風。
風舞參差花,月照往來道。十載不相逢,恍然共懷抱。計年華發生,何得容顏好。近事雖難知,舊愁忽如掃。奈何微醉醒,雞唱心如搗。情知夢非真,頗恨覺來蚤。瀟瀟風雨聲,離思滿芳草。
除書下北闕,使牡指南州。暫輟紫霄顧,遙瞻畫閣秋。官清持玉節,天近見珠旒。報政民安作,聞謠雨不愁。梅花當路發,月影入江流。定有登高賦,應將勝日酬。
二十年前此日,女兄慶我生兒。簪萱弄彩聽孫啼。典衣沽美酒,數待冠昏時。亂后飄零獨在,紫荊墓棘風吹。尊前萬事莫尋思。兒童看有子,白發故應衰。
坐杳音塵是幾年,思荃心事自懸懸。天涯鴻雁秋將老,江上青山日對眠。夢斷故人蓬海月,杯停新恨菊花天。淮南久負白云約,去住幽情各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