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 春雨
朝淋漓。暮淋漓。到處墻傾土屋欹。放晴知幾時。
濕花枝。洗花枝。平地瀰漫浸作池。蓑衣終日披。
怕傾盆。要傾盆。傘笠都無強出門。滿身泥水痕。
行厭聞。坐厭聞。溜響從朝達夜分。聒聾雙耳根。
朝淋漓。暮淋漓。到處墻傾土屋欹。放晴知幾時。
濕花枝。洗花枝。平地瀰漫浸作池。蓑衣終日披。
怕傾盆。要傾盆。傘笠都無強出門。滿身泥水痕。
行厭聞。坐厭聞。溜響從朝達夜分。聒聾雙耳根。
清晨雨下得淋漓,傍晚雨還是淋漓。處處墻壁傾倒,土屋歪斜。何時才能放晴呢?雨水打濕了花枝,沖刷著花枝。平地上水漫成池,整天披著蓑衣。害怕暴雨傾盆,卻又盼著暴雨。沒有傘和斗笠,勉強出門,渾身都是泥水印。行走時聽厭了雨聲,坐著也聽厭了。雨水流淌聲從早到晚,吵得耳朵都快聾了。
淋漓:形容雨下得大而連續不斷。
欹(qī):傾斜、歪斜。
瀰漫:水滿而向四周擴散。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防雨外衣。
傾盆:形容雨大如從盆中傾倒而下。
傘笠:雨傘和斗笠。
溜響:雨水流淌的聲音。
聒聾:聲音嘈雜刺耳,使人聽覺受損。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當為作者對連續陰雨天氣下民間生活場景的觀察與記錄。通過墻倒屋斜、水漫成池、冒雨出行、雨聲聒耳等細節,反映了持續降雨給百姓生活帶來的困擾。
《長相思·春雨》以質樸語言描繪連綿春雨下的生活圖景,通過墻傾屋斜、水漫成池、冒雨出門、雨聲聒耳等細節,生動展現陰雨帶來的不便,情感真實,是對日常生活體驗的深刻捕捉。
越國遺民念帝功,稽山廟貌勝卑宮。少陵莫嘆丹青落,紙上丹青自不窮。
男女兼黃白,丁寧囑再三。特將鐵掃帚,痛握世媱貪。竊幸師與我,不異青與藍。
短籬依舊逐溪開,小竹從新繞塔栽。燕子歸來春已去,藤花落盡水縈回。
江南好,流水中有鯉魚與雁鳧。汝出取魚與雁鳧,養我堂上姑。姑今年老,鳴聲嗚嗚。聲嗚嗚,良可哀。生而不能養,死當何時回?死而不回,嗚嗚良可哀。
海外逢君話,孤舟復此汀。煙波秋淡淡,江雨夜冥冥。燭沒分漁火,杯空挹露泠。連床應幾夕,明日又東亭。
樓倚明河,山蟠喬木,故國秋光如水。常記別時,月冷半山環佩。到而今、桂影尋人,端好在、竹西歌吹。如醉。望白蘋風里,關山無際。可惜瓊瑤千里。有少年玉人,吟嘯天外。脂粉清輝,冷射藕花冰蕊。念老去、鏡里流年,空解道、人生適意。誰會。更微云疏雨,空庭鶴唳。
黃金散盡不封侯,始信浮生總浪游。漂母祠前芳草暮,淮陰道上白云秋。帆收遠寺鐘初定,角轉重城水亂流。多少英雄死無處,何如吹笛下揚州。
碎身鷹犬慚何忍,埋骨詩書事亦微。霜露深林可終歲,雌雄暖日莫忘機。
閣道雙星過,虛堂暮雨懸。清歌聞激楚,寶劍憶游燕。雁下沉秋色,螢流入野煙。詞人方接席,應不恨華年。
半月黃梅雨,懷人意獨深。吟長唐省漏,夢遠宓堂琴。活水通涇曲,甘棠散野陰。泉亭千古勝,留眼共登臨。
雨意云情滿畫樓,蹣跚勃窣少年游。亦知今夕娟娟影,不向尊前照白頭。
江邊又寒食,傖客奈離襟。恨滿王孫草,愁多望帝禽。雞毬輕薄事,歌酒宴游心。盡付吳兒輩,惟知屏跡深。
仙陀婆子太聰明,倩人代轉金剛經。大師下座行一匝,虛空合掌側耳聽。五千四十單八卷,卷卷轉畢無濡停。婆子大笑復申請,尚馀半藏須圓成。師王默坐不動地,雷音奮迅開疑情。婆子領話乃稽首,龍象蹴踏皆聞聲。兩重公案誰料理,衛家壽母多男子。長齋繡佛自年年,筑室飯僧聊爾爾。法輪轉轉轉不休,一波未平一波起。大通古寺老古錐,聞聲見相生歡喜。借婆帔子拜婆年,是則是矣似亦似。似何似,高似白云山,深似瀝江水。法量高深壽量同,真經一藏從茲始。
文明遙播萬流長,斯道能齊日月光。五十年間何限事,眾香國里愛書香。
戶外瓏璁響玉珂,弁星遙見切云峨。蝸泉渺渺依龍具,鳧影翩翩下雀羅。溜雨霜皮青嶂合,摶風云翮紫霄摩。八門了了登天路,一夜驚雷起壁梭。帳殿籌兵擁俊髦,風塵三尺劍吹毛。鸞旂低繞金輿動,雉扇旁連玉簡高。折柳便堪當馬箠,割雞何足試牛刀。看君一掃欃槍盡,歸握元戎虎豹韜。亂山環合水邊村,楚些誰招九死魂。鳥語遷枝黃葉□,蝸涎粘壁古苔昏。禾囷屢出將軍指,菜把空懷地主恩。落日秋風滿山色,盡驅離恨入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