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題趙仲穆圖
憶昔維舟湘水曲。露浥芳蕤飄遠馥。褰裳徐步踏晴沙,東一簇。西一簇。盡日徘徊看不足。
嘆息光陰如轉轂。老去觀圖揩病目。花絕俗。葉絕俗。想像王孫清似玉。
公子才華偏蘊藉。九畹春光生筆下。幻成花葉恰如真,他看罷。咱看罷。不信根苗原是畫。
醉眼摩挲驚復訝。端的人能移造化。風不謝。雨不謝。一任卷將堂上掛。
憶昔維舟湘水曲。露浥芳蕤飄遠馥。褰裳徐步踏晴沙,東一簇。西一簇。盡日徘徊看不足。
嘆息光陰如轉轂。老去觀圖揩病目。花絕俗。葉絕俗。想像王孫清似玉。
公子才華偏蘊藉。九畹春光生筆下。幻成花葉恰如真,他看罷。咱看罷。不信根苗原是畫。
醉眼摩挲驚復訝。端的人能移造化。風不謝。雨不謝。一任卷將堂上掛。
回憶過去曾在湘水彎曲處停船,露水濕潤了芬芳的花朵,香氣飄向遠方。提起衣裳緩緩走過晴沙,東邊一簇花,西邊一簇花,整日徘徊看不夠。可嘆光陰如車輪飛轉,年老觀畫時揉著昏花的眼。畫中花超凡,葉脫俗,仿佛能想見畫者(趙仲穆)如玉樹般清俊。公子才華含蓄內斂,筆下似有九畹春光流轉。畫中花葉逼真如真,他人看罷,我看罷,都不敢信這原是畫出來的。醉眼摩挲驚嘆,這畫當真能奪自然造化。風吹不謝,雨打不謝,盡可卷起掛在堂上。
維舟:系船,停船。
浥(yì):濕潤。
芳蕤(ruí):芬芳的花朵。蕤,草木花下垂的樣子。
褰(qiān)裳:提起衣裳。
轉轂(gǔ):車輪轉動,比喻時光飛逝。
蘊藉:含蓄而有修養。
九畹(wǎn):《離騷》有“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后以“九畹”指大片香草,此處形容春光豐茂。
移造化:指繪畫技藝高超,可與自然造化媲美。
此詞為元代文人題畫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趙仲穆(趙雍)為趙孟頫之子,元代著名畫家,其畫作以山水、花鳥見長。作者觀其畫作后,由畫中花葉的逼真聯想到昔年湘水觀花的經歷,結合自身暮年感慨,寫下此詞,反映了元代文人以詩畫互鑒、借題畫抒懷的文化風氣。
全詞以“憶景—觀畫—贊藝”為脈絡,上片回憶自然之景的鮮活,下片聚焦畫中景物的逼真,通過對比與細節描寫,突出趙仲穆畫藝“幻成真”的高超。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既見對自然的熱愛,更顯對藝術的推崇,是元代題畫詞中兼具文學性與藝術性的佳作。
宿草泉臺翳暝云,白楊蕭瑟不堪聞。遼東鶴未歸華表,冀北騶空憶舊群。當路多蠅知旋息,邊疆有閫嘆誰分。墨池清影俱陳跡,淚灑西風對此君。
浪跡屐痕真淅瀝。死生榮辱同泡沫。今生未肯豁情關,燈似織,夜如墨。霧鎖心園深寂寂。
滴地酒成凍,喧天鴉訴寒。窗風經怒響,簾日漏溫痕。偶爾尋梅去,其如駐屐難。沙鷗腳不襪,故故踏冰翻。
一室無心事掃除,蓬蒿沒膝繞吾廬。何人解有陳蕃志,過客休疑仲蔚居。
羞澀行囊賃客舟,初期十日到齊州。歸心晝夜如流水,灘淺風狂不自由。
一宿聽蕭雨,開軒新霽收。霜欺初瘦竹,病忌側寒秋。問韻耽濡首,垂帷勘刻舟。故園誰擁鼻,求野采蠻謳。
一水盈孟幾許遙,猶煩靈鵲為填橋。千年精衛空銜石,漲海煙波只自饒。
湖為幽人有,素秋來淡之。歌喉漸蕭瑟,公子動歸思。煙雨添僧影,霜楓點岫姿。六橋風景外,不在早春時。
新安江見底,擊楫興如何。日轉雙旌影,風傳五褲歌。名高翻借郡,道古拙催科。此地賢人眾,毋辭握發多。
黃巖貢篚魚俎赤,浮玉僧盤豆醬寒。走送似呈花下客,看花容易別花難。
遠別腸欲斷,近別淚滿纓。交游無不然,而況弟與兄。荒涂霜露繁,哀角響故城。去傷骨肉思,住感鄉里情。還家及東作,翳翳桑麻成。
隋侯明月珠,照乘光十二。楚國惟善人,南州有高士。人為物之靈,物乃世之累。白璧寧有瑕,匹夫豈無罪。
江南春草初冪冪,愁殺江南獨愁客。秦中楊柳也應新,轉憶秦中相憶人。萬里鶯花不相見,登高一望淚沾巾。
草枯燎發原野赤,老羆憤起千軍敵。將軍名號巴而思,白羽慣數黃狼肋。老羆決石如怒猊,將軍立馬攢霜蹄。滿弓一射正貫脾,馬前突立人而啼。南山白額當道臥,東西之人不敢過。少年匹馬隨噪呼,從渠生拔白額須。刳白額,作飯器,坐令泰山之婦歌好世。
詞伯風騷舊,公朝宿望存。郎官寧出宰,廷尉亟平反。夢斷天衢遠,愁連野樹昏。祗應陰德茂,蘭玉照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