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樂府十篇 其六 帝高辛氏之樂歌
時雨濛濛,自西及東。日月所至,罔不率從。
田有黍稷,原有榛栗。尊卑秩秩,民有家室。
惟川沖沖,惟山崇崇。允執厥中,臻于大同。
時雨濛濛,自西及東。日月所至,罔不率從。
田有黍稷,原有榛栗。尊卑秩秩,民有家室。
惟川沖沖,惟山崇崇。允執厥中,臻于大同。
及時雨紛紛揚揚,從西邊一直飄到東邊。太陽月亮所能照到的地方,沒有不服從的。田地里長著黍稷等莊稼,原野上有榛樹和栗樹。尊卑秩序井然,百姓都有自己的家庭。河流奔騰不息,山巒雄偉高大。真誠地堅持中正之道,就能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濛濛:形容雨細密的樣子。
罔不:無不。
率從:順從。
黍稷:泛指糧食作物。
榛栗:榛樹和栗樹。
秩秩:秩序井然的樣子。
沖沖:水流奔騰的樣子。
崇崇:高大的樣子。
允執厥中:真誠地堅持中正之道。
臻:達到。
《補樂府十篇》是宋代曹勛創作的組詩。帝高辛氏即帝嚳,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曹勛創作此詩可能是基于對上古賢君帝嚳治理功績的追慕和宣揚,借詩歌展現那個時代理想的社會狀態,也反映出作者所處時代人們對清明政治、和諧社會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帝高辛氏的統治,突出了其統治下社會的和諧與繁榮。它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理想社會的景象,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古人對賢君政治和大同社會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酬唱心詩情已定。分淺交親,深愛如瓶井。霞佩云裳衣炯炯。水流不放容華冷。月下吹笙花底影。鸚鵡簾前,紅葉防窺聽。漫撚香囊撩扇柄。輕歌低按生同應。
可人意、精填恨海,遠履危堞。群玉徐吟又發。歌珠慢撚半闋。正欲系、同心羅帶結。賺芳訊、莫逞偷折。待夢醒瑤臺悵何許,相憐寸腸絕。悽切。斷鴻信杳情闊。聽暗里、絲絲琴心碎,隱隱聲似咽。思舊夢難憑,流水無別。淚綃濺竭。還念伊、消受誰家明月。愁緒重重千層疊。金徽繞、鳳弦未歇。鏡華采、時移圓易缺。怕憔悴、玉損梨花,便落得。紅顏粉褪回如雪。
縱目斷、垂楊醉拂,岸傍流磧。淡彩千絲乍結,幽痕一縷漾碧。寄宛轉、柔情吹玉白。袖宿翠、車轍風回,就怨紅樓畔倚歌笛。私語動春色。脈脈。幾番暗緒難釋。度簾幕、經雨棲香穩,飛燕如行客。恰隱搖鞭影,還留泥跡。畫船去緩,無奈何、櫓淺波深愁窄。冰鏡冶蛾眉重展,垂虹約、鳳帳似隔。忍和淚、沈吟向繡陌。怕好夢、息息頻驚,又悵極。虛懷素手心頭拍。
南邊客,來到北邊頭。一陣飄風回遠夢,三春恰憶石城秋,疏樹月光流。
更闌何事識秋清,歷歷江湖興致新。犬吠數聲風外櫓,隔城同是未眠人。
筑壘山前捍道沖,保全黎庶著仁功。寒鴉也解知恩澤,來往飛鳴古塹中。
金屋春嬌。佇魂凝翠浦,路轉藍橋。淺斟鸚鵡盞,暗憶鳳凰簫。斜拖云髻衩裙腰。奈愁也、何期花底消。團圞影,甚只向畫眉樓照。鐙悄。情渺渺。尋夢枕邊,前度雙心抱。意怯無眠,漏深還起,重味相思詩草。梁燕飛時覓巢忙,杜鵑啼處催誰老。垂楊堤,自年年,碧浪風曉。
南邊客,來到北邊頭。故故盤沙迷舊夢,年年飛雪送高秋,冰合大江流。
朱伺屯兵古戰場,甑山城堞久凄涼。閒來搔手高岡上,萬里碧天秋思長。
銀塘風舞鳳葆。綠蓋藏幽窈。軟語融融伴,金沙約,雙棲鳥。生怕縈蔓草。紅深鬧。畫舸浮萍沼。水鄉小。文鴦寄處,芳尊花底傾倒。青房并蒂,醉夢碧紗籠曉。隔浦迢迢恨未到。魂覺。離情愁向誰表。
連山起,萬里古城存。雉堞排云橫劍戟,戍樓吹角判晨昏。流水兩邊分。
秋心遠。春思亂。愁來不覺離尊滿。梨花白。苔痕碧。鸚鵡前頭,且將言食。憶。憶。憶。韶華晚。紅闌短。畫眉束帶無人管。才經識。情休失。金鳳吹簫,玉龍酬笛。得。得。得。
遙縱目,塞外草連天。一片長云陰大野,四方微雨直孤煙。刁斗話當年。
自攜折腳鐺,煮芽仍帶葉。客至請渠嘗,俗塵消曠劫。
紫陌花秾,綠窗人靜,漫說幾番魂斷。漚波畫好,漱玉詞工,綺思淡傳羅扇。無奈醉醒未知,消卻流年,物華如箭。但金鈿卜鬢,銀瓶懸井,意親還遠。曾記得、倦客餐霞,鮫人霏淚,更是印心紅染。西廂待月,南苑吟風,一樣柳眠三變。憑道閒忙為誰,愁緒牽伊,花扶人倩,對余春旖旎,光爛明星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