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 其五十一
修生一路就中難,迷者徒將萬卷看。
水火均平方是藥,陰陽差互不成丹。
守雌勿失雄方住,在黑無虧白自乾。
認得此般真妙訣,何憂風雨妒衰殘。
修生一路就中難,迷者徒將萬卷看。
水火均平方是藥,陰陽差互不成丹。
守雌勿失雄方住,在黑無虧白自乾。
認得此般真妙訣,何憂風雨妒衰殘。
修行求道的這一路是非常艱難的,那些迷惑不解的人只是白白地讀了萬卷書。水火達到平衡才是真正的丹藥,陰陽若有偏差就無法煉成仙丹。持守柔順陰柔而不失陽剛,身處黑暗而不虧損光明,陽剛自然會穩(wěn)固。要是能領悟到這種真正的奇妙秘訣,又何必擔憂風雨來摧殘衰老殘弱之身呢。
修生:修行求道、養(yǎng)生。
就中:其中。
水火:在道教煉丹術中,常代表兩種不同的物質或狀態(tài),也可象征陰陽等。
均平:平衡。
陰陽:中國古代哲學概念,代表兩種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差互:偏差、差異。
守雌:道家倡導的一種柔弱、退守的處世態(tài)度。
雄:與“雌”相對,代表陽剛。
黑、白:可象征陰陽、明暗等。
乾:有堅固、穩(wěn)定之意。
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道教文化盛行時期,詩人或許是一位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感悟到修行的艱難和正確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創(chuàng)作此詩來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修行求道需掌握正確方法,注重平衡和諧。其突出特點是將道教的煉丹理論與修行相結合,用形象的語言闡述抽象的道理。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語低清貌似休糧,稱著朱衣入草堂。
銷暑近來無別物,桂陰當午滿繩床。
歸來青壁下,又見滿籬霜。
轉覺琴齋靜,閑從菊地荒。
山泉共鹿飲,林果讓僧嘗。
時復收新藥,隨云過石梁。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愛漱寒泉。
門閑多有投文客,親知盡怪疏榮祿,的是將心暗學禪。
尋花不問春深淺,
縱是殘紅也入詩。
每個樹邊行一匝,
誰家園里最多時。
丞相辟書新,秋關獨去人。
官離蕓閣早,名占甲科頻。
水驛迎船火,山城候騎塵。
湖邊寄家久,到日喜榮親。
尋僧昨日尚相隨,忽見緋幡意可知。
題處舊詩休更讀,
每向宣陽里中過,遙聞哭臨淚先垂。
遠使隨雙節(jié),新官屬外臺。
戎裝非好武,書記本多才。
移帳依泉宿,迎人帶雪來。
心知玉關道,稀見一花開。
蘆葦聲多雁滿陂,
濕云連野見山稀。
遙知將吏相逢處,
半是春城賀雪歸。
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語清。
逆風聽漏短,回燭向樓明。
盥漱隨禪伴,謳吟得野情。
此歡那敢忘,世貴丈夫名。
更無人吏在門前,不似居官似學仙。
藥氣暗侵朝服上,
時見街中騎瘦馬,低頭只是為詩篇。
選居幽近御街東,易得詩人聚會同。
白練鳥飛深竹里。
何事宦涂猶寂寞,都緣清苦道難通。
豈知鸚鵡洲邊路,
得見鳳凰池上人。
從此不同諸客禮,
故鄉(xiāng)西與郡城鄰。
寂寂花時閉院門,
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
鸚鵡前頭不敢言。
唯求買藥價,此外更無機。
扶病看紅葉,辭官著白衣。
斷籬通野徑,高樹蔭鄰扉。
時馥留僧宿,余人得見稀。
蟲聲已盡菊花干,
共立松陰向晚寒。
對酒看山俱惜去,
不知斜月下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