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 馬湘蘭眉子硯為程春海同年賦
蟾蜍清淚灑。暈脂痕猶新,粉光初砑。翠斫妝樓,比石橋新月,自矜聲價。斗葉閑情,偕象管、鸞箋消夜。悄灸紅絲,沈水濃薰,棗花簾下。
仿佛冰姿妍雅。恰手撚蘭枝,練裙歌罷。槿艷無多,問墜鞭人去,秀蛾誰畫。往事含顰,隨夢影、銅臺飄瓦。認取南都遺跡,青溪恨惹。
蟾蜍清淚灑。暈脂痕猶新,粉光初砑。翠斫妝樓,比石橋新月,自矜聲價。斗葉閑情,偕象管、鸞箋消夜。悄灸紅絲,沈水濃薰,棗花簾下。
仿佛冰姿妍雅。恰手撚蘭枝,練裙歌罷。槿艷無多,問墜鞭人去,秀蛾誰畫。往事含顰,隨夢影、銅臺飄瓦。認取南都遺跡,青溪恨惹。
蟾蜍形狀的硯臺似在灑下清淚,硯上暈染的胭脂痕跡還很新鮮,那粉潤的光澤像是剛剛砑過。這翠色的硯臺出自妝樓,比起石橋上的新月,它還自夸身價不凡。曾有過斗葉子的閑情,與毛筆、彩箋一同消磨夜晚。在寂靜中點燃紅燭,沉香濃烈地熏著,在棗花簾子下度過時光。仿佛能看到那如冰般妍雅的身姿,恰似手捻蘭枝,穿著白絹裙唱完歌的模樣。木槿花艷麗卻開得短暫,問那墜鞭的人已離去,誰還會為美人畫秀眉呢。往事讓人含著愁眉,隨夢影如銅臺的飄瓦般消逝。辨認出南都的遺跡,惹起青溪畔的遺憾。
蟾蜍:指硯臺,古代有把硯臺制成蟾蜍形狀的。
暈脂痕:指硯臺上暈染的痕跡。
砑(yà):用卵形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或摩擦皮革、布帛等,使緊實而光亮。
翠斫:指翠色的硯臺。
斗葉:古代的一種博戲。
象管:毛筆。
鸞箋:彩箋。
悄灸紅絲:靜靜地點燃紅燭。
沈水:沉香。
冰姿:如冰般的身姿,形容人姿態高雅。
練裙:白絹裙。
槿艷:木槿花的艷麗,比喻美好而短暫的事物。
墜鞭人:指風流多情的人。
秀蛾:秀眉。
銅臺:即銅雀臺,這里借指繁華消逝。
南都:指南京。
青溪:水名,在南京。
此詞為作者為程春海所作。馬湘蘭是明代女詩人、女畫家,她的眉子硯承載著歷史與故事。當時可能作者看到這方硯臺,聯想到馬湘蘭的生平以及過往的繁華,結合自己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而創作。
這首詞主旨是借馬湘蘭眉子硯抒發對往昔的懷念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細膩,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精巧的語言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同類題材詩詞中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即看芳草入新年,豈有椒花媚遠天。多病獨愁雙鬢改,故人相對一燈懸。匆匆歲色歸鶯燕,冉冉春聲動管弦。明日試從高閣望,陽和多在五云邊。
新秋遣悶只圍棋,病不銜杯亦廢詩。對局蕭然兩無語,個中君子有爭時。鷺落寒江鴉點汀,晴窗飛雹擊槃聲。方圓動靜隨機見,清簟疏簾眼倍明。
江上釣魚翁,不識家何處。我恨淩溪未得朋,安得與君同去住。
重器推隆棟,馳光逐逝川。人應騎尾宿,歲亦在辰年。文思精天下,忠謀盡帝前。唯無豐室累,清白是家傳。
濯纓與濯足,均是滄浪水。個里不勝清,渭神爽應泚。
朝天車馬去粼粼,相送江頭已暮春。補袞仲山初拜命,舞衣萊子又違親。他方士庶思廉吏,今日風裁倚直臣。歸到朝端秋正好,鳳鳴應得慰吾人。
脆瓦稀疏點,涼窗穩貼眠。夢中何所見,峽水與簾泉。
夕陽低盡柳如煙。淡平川。斷腸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斷云飛雨又經年。思凄然。淚涓涓。且做如今,要見也無緣。因甚江頭來處雁,飛不到,小樓邊。
博極群書,綜統千古。豪氣孤騫,闊視無伍。發為文章,凌高厲空。一代奇才,史學之宗。
年命冉冉我遒。零落下歸山丘。
江城風雨作朝昏,愁殺壚邊賣酒人。祇有醉時差可喜,不應醒坐過新春。
馬嘶人語春風岸,芳草綿綿,楊柳橋邊,落日高樓酒旆懸。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獨立花前,更聽笙歌滿畫船。
不到龍門定幾時,傷心寧忍賦哀辭。一官老去方蒙調,多病年來竟莫支。豈為荊山無玉獻,只應滄海有珠遺。儀型尚覺風流在,獨坐空齋有所思。
十載龍堆泣大霜,至今無計避行藏。鯨歸碧海事還有,僧老青山信又荒。對我崎嶇看怪石,愁人曲折是鳴螀。吟魂攪徹渾難寐,百夢無如此夢長。
殺人殺馬滿山腥,燒屋燒村徹曉明。火滅血乾空赤土,沙頭今日達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