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元日試筆柬里中同社諸君子并訂椒盤之約 其一
問歲六加五,逢年戌上壬。
風塵嗟滿眼,花鳥轉關心。
舊業兒孫拙,幽懷歲月深。
共聞饒曲糵,何日許相尋。
問歲六加五,逢年戌上壬。
風塵嗟滿眼,花鳥轉關心。
舊業兒孫拙,幽懷歲月深。
共聞饒曲糵,何日許相尋。
詢問年歲已是五加六到了十一,遇到這一年是壬戌年。滿眼都是塵世的紛擾令人嘆息,花鳥卻反而更讓人掛心。子孫們不擅長經營舊業,我幽遠的情懷隨著歲月愈發深沉。大家都聽說有很多美酒,何時能允許我去尋訪相聚呢。
問歲六加五:指年歲相加,暗示時間流逝。
戌上壬:指壬戌年。
風塵:比喻塵世的紛擾。
曲糵:本指酒曲,這里代指美酒。
此詩創作于壬戌年正月初一,具體創作地點難以確定。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動蕩與不安,詩人面對歲月流逝、家族發展不順等情況,心境復雜,借詩表達感慨,并想與友人相聚排解憂愁。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時光、世事的感慨和對友人相聚的期盼。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典午渡江后,盜臣接跡起。由其創業初,所事不以理。溫公成通鑒,善惡悉就紀。心畫既嚴正,形見在藁紙。藁蓋人所忽,敬慎不少弛。固宜公之心,天地同終始。
淚以泄心液,中亦寓邪正。媚婦及讒臣,沾巾禍斯興。錢子痛慈親,崩衷血隨迸。哀極衍馀音,悠悠偶成詠。仍須血為書,留之示子姓。
原上芳華已亂飛。林間佛日卻暉暉。一花六葉殿春歸。身外色香空荏苒,鼻端消息正霏微。禪林曲幾坐忘時。
三徑雖荒爾尚存,故將秋色點衡門。千林落木誰堪殿,九日浮萸迥獨尊。甘谷可延胡傅考,沅波誰返屈生魂。何如且向東籬下,潦倒支頤付酒樽。
鸞刀乍試,膾玉絲難細。一味從容憐小婢,卻問高朋來未。座中草草杯盤,丁寧酒盞須寬。歸晚不須紅燭,山前月子彎彎。
奇峰名掛鼓,今古竟相傳。樹密清陰合,煙消翠影圓。斑斕驚踞虎,騫舉類飛鳶。月夜聞鼉吼,猶疑馀韻喧。
鐵騎翩翩塞草平,詔書十道大徵兵。弓懸明月秋常滿,劍倚青天夜自鳴。
野人乞字籠鷴送,我為求詩轉贈君。相憶前來云水闊,對鷴佳句久無聞。
天末起涼飔。又值平分晝夜時。風動雙鬐鱗皺處,之而。孤負秋光一半兒。日莫嘆??。花竹無心手自蒔。獨向孤鐙珠落也,連洏。一遇人窺強作唲。
燕巢飛幕負恩私,遠近囂然共一辭。烈圣玉音明在耳,敢忘龍道請降時。
小舟眠不得,起坐待潮生。露淺壺觴盡,江澄巾屨清。沿沙馀鳥跡,隔水遞鐘聲。悄似金山夜,相看月正明。
茲亭廢已久,厥趾猶在哉。清風為我起,疑有精靈來。神交念宮相,臨砌傾一杯。回頭問黃菊,寂寞與誰開。
愛賢如渴吳夫子,不染世間兒女塵。老病不逢終不悔,后生誰復記斯人。
無朋巨筆抺丹砂,持去九重霄上斜。早畫一輪紅噴薄,晚涂西嶺半天霞。
幽棲出塵表,空翠連松竹。袖得碧苔篇,閑來石上讀。日暝欲忘歸,山空人轉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