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蘇州守十詩以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為韻 其四
城西連柂楓橋夜,城東接舳閶門下。
細聽來往棹謳聲,一一歌呼頌仁化。
爾知德政并龔黃,我慕風流到王謝。
會當臨景賦新詩,寫得吳中有聲畫。
城西連柂楓橋夜,城東接舳閶門下。
細聽來往棹謳聲,一一歌呼頌仁化。
爾知德政并龔黃,我慕風流到王謝。
會當臨景賦新詩,寫得吳中有聲畫。
城西夜晚船只在楓橋相連停泊,城東船只首尾相接停靠在閶門下。仔細聆聽來往船只上劃船人的歌聲,每一句都是歌頌仁政教化。你們知道這里的德政堪比龔遂和黃霸,我羨慕這里的風流可與王導、謝安時代相比。應當在面對此景時創作新詩,描繪出吳中這有聲的畫卷。
連柂:船只相連。柂,同“舵”。
接舳:船只首尾相接。舳,船尾。
棹謳:劃船時所唱的歌。
仁化:仁政和教化。
龔黃:指西漢循吏龔遂與黃霸,后泛指循良的官吏。
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望族,他們在江左建立了不朽功業,且家族文化昌盛,后世以“王謝”稱高門世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蘇州任職或游覽時,看到當地繁榮的景象以及地方官良好的治理,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蘇州可能處于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期,地方官推行德政,百姓安居樂業。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蘇州地方官的德政和當地的人文風流。其特點是將景與情巧妙結合,通過描寫蘇州城的景象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蘇州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心境。
溪聲迤西流,寺橋扼其隘。
分馀落麥田,綺秀渺方罫。
行人越阡陌,春望怡我輩。
皓皓遠梅林,映山青晻曖。
下有漁樵廛,竹樹互襟帶。
炊煙化山云,云起半明晦。
花原色不同,輞口境如在。
悵矣懷閑居,悠悠悟天繪。
鏡悲鸞獨舞,
射感雉雙飛。
早認色空是,
晚知婚宦非。
筍充庖,日百尾。
千角鹿,九首虺。
心生竅,渾沌死。
搜中林,撅稚子。
腹便便,老饕耳。
吾家碧樹忽先摧,已去誰能賦七哀。
石槨正逢王果墮,玉棺獨召子喬來。
山巔鶴去那容挽,床上琴亡更不開。
想到靈芝夢游處,更無長樂曉鐘催。
茅檐不動晚風微,
獨對爐煙枕半攲。
惟有多情沙上月,
依然青瑣照人時。
誰開千尺峽,斷處若相連。
豈有丹梯接,惟憑鐵綆懸。
猿攀巖倒上,鼠伏穴傍穿。
自度車箱谷,飛升傲列仙。
霓裳舞罷按梁州,日日笙歌醉玉樓。一去邯鄲今十載,書來又報錦城游。
銀箏玉腕競風流,俠客春游處處樓。蕩子不來天又暮,合昏花暗使人愁。
不忍離君忍送君,歸心我亦逐飛云。
燕歌慷慨千觴勸,鴻影東西一霎分。
等是窮途傷阮籍,更誰直諫重劉蕡。
生涯潦倒知何極,只合從今筆硯焚。
風雨四山來,山外開曙色。潮聲吼如雷,海上猶深黑。
雨止風怒號,風鳴雨淅淅。開門望曙光,巨燈懸竿側。
電氣逼人青,林煙散天碧。我為候船來,望之心怵惕!
賴有賢主人,珍重慰羈□。遠客夜不眠,毫光明滿室。
宗愨萬里風,宗炳五岳屐。□去指顧間,雖老心未息。
投筆潮雞啼,海山忽四白。
三歲識四聲,七歲能文章。十三冠童軍,英聲震文場。平生性沉郁,雅不樂襮彰。宅躬已高潔,治事尤精詳。
奮起佐義師,大節何慨慷。先憂后樂志未遂,眼看海化田栽桑。眇眇一秀才,詔令僑海陽。蘆中之人信窮士,國仇家憤何能忘?
吃簫不為吳市乞,卜鄰石戶同農忙。山中千樹桐,澤中千足羊。無聊聊讀貨殖傳,更用陶朱公策施之商。
人生患難思骨肉,況乃兄弟非尋常。少為失母雛,出入相扶將。以父為之師,讀書同一堂。
雙峰之山何峨峨!大甲之水何湯湯!瑞蓮王子池、古柏大部莊,何須風雨夕,始復思聯床。
此情此境曾幾日,君年且壯予且強。渡江忠義人,俗口誚曰傖。方同籌劃宇宙分內事,將飛斂翼聊徜徉。
三豕渡河歲云暮,送君韓江江上風帆張。誰知此別遂永訣?至今每過淚灑江亭旁。
春風吹客忽出海,豈復再覓扶馀王?臨行不得一握手,心有萬緒誰度量。
三書海外竟絕筆,語語真摯尤心傷。憂患焚和抑何亟?滿腔熱血冰難涼。
丈夫死牖下,恨不為國殤。是時乾坤正翻覆,目不忍視能無盲?
飄然撒手不姑待,南溟有客方歸航。聞喪復聞亂,百感增茫茫。
誰為賦大招?返魂終無香。魂來夜黑曉得耗,信知夢寐非荒唐。
登墳一哭千古慟,空山轉眼今幾霜。渡臺船針指辰巽,山中墳向如其方。
化為黃鵠有羽翼,東南飛定還吾鄉。黃鵠能言反乎復,天荒地老此恨終須償。
安能浪信人言已成佛,幻視世界無興亡。佛言我相即非相,此圖何乃神飏飏!
每見此圖在,不信其人亡。其才未展肆,其貌非老蒼。豐其智慧嗇其壽,生才何意吾直疑彼蒼。
神龜不可呼,安得叩九閶。吾家世忠孝,卜者言將昌。不于其身于其子,丹山已見雙鳳皇。
益之一鳳雛,三鳳方翱翔。視此圖中人,前輝而后光。題圖者誰?為乃兄義師故帥虞曹郎。
擊楫寒山月,高歌旅興增。
黃云連紫水,漁火伴螢燈。
曙色明沙迥,煙圖入畫層。
東南催去旆,子至曉霞蒸。
桃紅柳綠送春歸,雨細風微晝掩扉。睡起一杯千沸水,神深智淺世情違。
雨過牡丹姿未減,半酣妃子倚春風。沉香亭北皇家事,替得山中十日窮。
日永山深只自知,黃鶯啼早燕歸遲。半床薄絮閒伸足,不羨人間暖席時。
爐煙撥盡,蓮漏催沈,漏聲點滴房櫳。前歡已渺,思來萬種情慵。風弄輕云易散,嘆流年、太覺悤悤。無聊極,恨天光黯澹,日影重封。
又到殘紅零落,聽杜鵑啼血,雨灑庭空。繡閣蕭條,知心有幾能同。猶記髫齡師弟,恨迢遙、泉路難通。悲往事,鎮思量,幽悶萬重。
幽然渾跡塵寰里。碌碌毫無味。云飛電杳各西東。珍重遺章獨對碧窗中。
眉端愁結千行柳。日覺容顏瘦。柔腸顛倒夢魂遮。只恨寥寥心緒在天涯。
社日西風吹角巾,
一尊彊醉汝江濱。
杏梁燕子還堪恨,
歸去匆匆不報人。
老禪伏虎處,遺跡在澗西。
巖翠多冷光,竹禽無驚啼。
僧樓滿落葉,幽思窮扳躋。
穿林日墮規,泉咽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