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荔子與高觀察
磨銅碧海駕天風,
吹落閩山荔子紅。
弭渴文園剝明玉,
急須寄上自嬉翁。
磨銅碧海駕天風,
吹落閩山荔子紅。
弭渴文園剝明玉,
急須寄上自嬉翁。
像在碧海之上駕著天風磨礪銅器一般快速,將荔枝從閩山吹落。這荔枝能消解像司馬相如那樣的消渴之癥,剝開如同明玉般的外殼,得趕緊寄給自嬉翁。
磨銅:形容速度快,這里可能指運送荔枝的快速。
弭渴:消除口渴。
文園:指司馬相如,他曾任孝文園令,且患有消渴癥。
自嬉翁:可能是高觀察的別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在有機會獲得閩山荔枝后,想到友人高觀察,便創作此詩并寄去荔枝,可能當時荔枝是較為珍貴的物品,以此表達對友人的情誼。
這首詩主旨是寄荔枝給友人,突出特點是語言奇幻夸張,富有想象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古人以物寄情的社交方式和詩歌創作的趣味性。
瑪瑙遺基尚未斜,兩京風物使人嗟。先皇月出曾游歷,空見春風發落花。
古寺俯空灘,溪深客到難。浪疑南海涌,山作普陀看。幡影臨流濕,鐘聲出谷寒。禪心如止水,元不礙風湍。
節抱秋霜綠玉君,一林風月有司存。吟邊不領閒公事,報了平安聽掩門。
瀛館虛塵榻,香燈伴古祠。衣冠秋祀到,風節里賢思。堂近棲鸞樹,泉分采藻池。俊僚來袞袞,仍續舊題詩。
素面朝天淡,宮妝暈酒深。霞光粉態晝沉沉。便有悠揚蜂蝶鎮相尋。暖護青絲障,香分碧玉簪。盡教火急借春陰。可奈花前消盡少年心。
越山迢遞接吳宮,問俗尋幽在在同。烏府法家推漢史,洪都先哲仰周公。風濤不起三江靜,雨澤潛滋五谷豐。卻恐乘鸞逐茅氏,紫霞何處覓仙蹤。
久厭冬深雨,長吟屋漏詩。凄涼喬木下,想象熟梅時。水沒江邊鷸,雷翻水底螭。天時猶爾變,人事得無移。
斯人嗟已矣,吾道轉消沈。文物昭前古,功名困至今。空山方泣玉,同舍忽誣金。白首號天處,飛霜六月深。
寒日下喬木,回風動前軒。憶當親在時,于茲奉寒暄。一朝事變作,白玉埋荒園。墓廬忍棲息,三回見正元。瀼瀼春露寒,凜凜秋霜繁。傷哉罔極恩,恨不同九原。歸來過庭處,階草青更蕃。載誦下武篇,感激思圣言。高楣揭華榜,求仁示南轅。勖爾子若孫,永矢當勿諼。云山高崒嵂,澗水鳴潺湲。相望不可即,淚下空瀾翻。
昔在齊威王,選人以治氓。惟彼阿大夫,籍絡日有聲。唯此即墨宰,小人共讒傾。是非并顛倒,四境交侵兵。安得召左右,阿黨盡為烹?昔在楚莊王,三年不聽政。膝上置美女,飲酒不曾醒。有鳥止于阜,不蜚亦不鳴。安得任伍舉,一朝霸名成?昔在帝武丁,三年不出令。恭默以思道,殷國未能寧。安得夢圣人,求之傅巖形?
北引黃河入宿河,下栽鹿角起層波。城中待哺一萬戶,咫尺南船那得過。
高人隱洞天,鳥道入云煙。且莫論真訣,大都無世緣。丹爐長自爇,火候豈輕傳。別去不留意,相逢皆偶然。
求人諛鬼果何為,翻憶謀親入仕時。寄謝韓公莫相挽,山妻元不解啼饑。
青鏡流年素鬢催,碧山何日是歸來。情知暮景骎骎到,忍見秋花粲粲開。遠客正深懷土念,腐儒元乏濟川才。登高有興無筋力,悵望西南百丈臺。
謝公墩尚在,賈傳井依然。問訊祠前柏,懷予系馬年。并游看玉樹,分直想金蓮。巳是仙凡隔,衰庸愧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