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沈司馬伯含被言十二章有感用來韻卻贈孤憤離懷黯然對深或可觀予同社不必萬人傳也 其十
物情皆是是,之子獨非非。
便足超賢劫,何知杜德機。
眾人今齮龁,我輩轉歸依。
獨惜名賢去,昂頭問少微。
物情皆是是,之子獨非非。
便足超賢劫,何知杜德機。
眾人今齮龁,我輩轉歸依。
獨惜名賢去,昂頭問少微。
世情都認為對的,而您卻獨認為不對。這便足以超越賢劫,哪里知道這是杜絕了機心。如今眾人對您詆毀攻擊,我們卻更向您歸依。只可惜賢才離去,我抬頭詢問少微星。
物情:世情,眾人的心情。
之子:這個人,指沈司馬伯含。非非:否定錯誤的東西,有不隨波逐流之意。
賢劫:佛教語,謂現在之劫中有千佛出世,稱為賢劫。
杜德機:杜絕機心。《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
齮龁(yǐ hé):本指咬,引申為毀傷、齟齬。
少微:星名,一名處士星,古人認為少微星明則賢士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沈司馬伯含遭人非議,作者讀其十二章有感而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不良風氣,眾人隨波逐流,而沈司馬堅守自我,因此受到詆毀。作者創作此詩時應是對沈司馬的遭遇感到憤懣,對其品格表示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沈司馬不隨世俗的高尚品格,對他遭受詆毀表示憤慨。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和用典突出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作者對賢才的推崇和對不良世風的批判。
秋風吹云秋雨晴,群山滌翠群峰明。天光下際澤氣隱,一碧萬仞青螺橫。山高石峻無蘼草,桂館蘭房凈如掃。振谷天球練瀑飛,障林霜錦丹楓繞。采蘋誰汎小蘭舟,急水回塘不自由。云端笙鶴來何晚,澗底荊薪人白頭。
偶作郊原十里行,蕭蕭入袂晚風清。夕陽疏樹無佳處,只有殘鴉自在鳴。
旁舍臨流水,開窗對夕陽。老榕延月淺,高竹進風涼。便擬窺全藏,粗容置一床。自無塵可濯,多謝諷滄浪。
吏退林亭夏日長,烏紗白纻自生涼。繞檐密葉帷三面,覆水青萍錦一方。約束蠻僮收藥富,催呼稚子曬書忙。平生幽事還拈起,未覺巴山異故鄉。期會文書日日忙,偷門聊得臥方床。花藏密葉多時在,風度疏簾特地涼。野艇空懷菱蔓滑,冰盆誰弄藕絲長。角聲喚起東歸夢,十里平湖一草堂。
殺氣橫空急皂雕,一時胡馬挾風驕。嫠憂正似關宗國,雅志常如在本朝。側席豈無思頗牧,垂裳何必愧虞姚。猶聞得肉羈鷹飽,猛掣絳鈴遁遠霄。
素箋折疊涂云母,黛筆清新畫月娥。莫道繡奩無粉本,朝朝鏡里看雙螺。
寄語逋翁莫漫悲,風狂未損好花枝。芳宜送酒何愁落,香欲沾衣不憚吹。乍點宮妝憑小試,漸成鼎味待深知。繁華擺落尤奇絕,月夕來看豫作期。
殘夢惺忪記。記年時樊川落魄,揚州十里。幾日司空渾見慣,不用人前回避。為一兩三聲心事。都被檀奴猜著了,背銀鐙簌簌彈清淚。心一片,為郎死。量珠擬作藏嬌計。奈春來傷心別有,欲行還止。萬事總難如我愿,到日綠陰成矣。原不分墜歡重理。階下羊車傳喚到,甚侯門值得深如水。判對簿,泥犁里。
荏苒年華不可留,天涯飄泊數登樓。霜飛桐葉千家雨,風散蟬聲萬樹秋。寒杵乍驚邊塞夢,巧針偏系暮閨愁。月華慘淡寒無色,應是嫦娥妒女牛。
柳岸蘆汀秋水生,官舟才泊暮鐘鳴。無人為問陶彭澤,萬里長江天際橫。
金縷織成歌舞衣,年年江上惜春暉。無端心性輕離別,待得花開只解飛。
冬日山居好,不知年又窮。老人六十七,破衲兩三重。未要迎新歲,聊須駐舊冬。明堂知未議,安用聘申公。
陰山北望五單于,地與南疆迥自殊。八月西風吹雪到,無端一夜失枌榆。
應現般般,初無異端。春晝華麗,月明水寒。界方四棱榻地,珠圓一向走盤。呈似識與不識,請君急著眼看。
猗嗟眾珍,以況君子。公侯之胄,必復其始。利器長材,溫儀峻峙。顯此元明,于斯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