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
熨愁痕,尋夢跡,待撇怎生撇。記得年時,扶病送時節。可憐微雪重門,昵人和淚,卻剛是、仲冬廿七。
正凄切,何日一舸春江,來迎小桃葉。翠羽珠鈿,重把舊盟結。盡判折了浮名,櫻桃花底,消受個、半生憐惜。
熨愁痕,尋夢跡,待撇怎生撇。記得年時,扶病送時節。可憐微雪重門,昵人和淚,卻剛是、仲冬廿七。
正凄切,何日一舸春江,來迎小桃葉。翠羽珠鈿,重把舊盟結。盡判折了浮名,櫻桃花底,消受個、半生憐惜。
想熨平心中愁緒,尋覓舊日夢痕,想拋開卻又怎能拋開。記得那年,我抱病送你分別。可憐微雪飄落在重重門外,你我相依,含淚惜別,那一天正是仲冬二十七日。正凄涼悲切時,不知何時能有一只小船在春江之上,來迎接我這小桃葉般的人兒。佩戴著翠羽珠鈿,重新把舊日盟誓締結。我甘愿舍棄浮名,在櫻桃花下,享受你半生的憐惜。
熨愁痕:把愁緒像熨衣服一樣撫平。
年時:當年。
小桃葉:桃葉是東晉王獻之愛妾之名,后常指代愛妾或所愛女子。
翠羽珠鈿:翠鳥羽毛和珍珠鑲嵌的首飾。
浮名:虛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詞的情感來看,可能是詞人在與所愛女子分別后,因思念而作。或許當時社會環境較為動蕩,人們的情感生活也受到影響,詞人在愛情與現實的矛盾中,借詞抒發內心的復雜情感。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愛情中的思念與期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深沉,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虛實結合的手法,將情感層層推進。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了古代詞人對愛情的獨特感悟和表達。
耆英吟社鳳泉南,舊徑苔侵跡尚諳。挺挺碧枝雙樹在,泠泠玉液半池涵。幽棲原與幽人共,好句還憑好景探。分付山僧善持護,莫教塵染故詩龕。
轉蓬孤鶴昔流人,千里樓西客此身。江海相忘魚自樂,雪霜已過樹回春。長安索米非方朔,谷口耕云待子真。收拾從來憂國淚,太平無復事沾巾。
一天微雨送清明,歲歲逢春不快晴。近水人家多養鴨,依山樓閣早聞鶯。子期不用黃金鑄,顏駟空嗟白鬢生。惟有東風一尊酒,朝朝相對藥闌傾。
每憶襄陽孟浩然,喜君風致自翩翩。聲名重比千鈞鼎,藻思深如萬斛泉。玉節分光來北極,軺車結軫會南壖。沅江此別何時會,應在春花未發前。
雪壓浮橋玉樹孤,叩門鄰叟共攜壺。陶然已到羲皇世,不數香山九老圖。
溪原雨既作,暝色復慘?。亂云無時興,淫浸恐奔潰。居人坐當戶,煩暑欣滌溉。冥冥飛鳥絕,窈窈橫岡背。黃羅六七里,舉首一山對。念子暫阻修,而多發幽慨。神馳碧林表,思豁澄宇外。輿蓋強仆夫,逝將汨泥穢。親情見款曲,屢起捉衿佩。側足石徑微,頗亦慮迷殆。野航終不渡,潦勢方益大。且復連夜床,高談慰憂痗。時維秋夏交,變惕蜂蟻隊。湘湖蕩流波,其色黯玄黛。將軍久駐馬,農畝應釋耒。簪裾恬食息,豺虎越阛阓。明王布德澤,此理竟誰昧。秋風落刁斗,夕露沾甲鎧。豈知藜藿味,優暇乃我輩。勉君遲遁思,過雨方可愛。持杯接華燭,登俎烝肴載。庭蕪欣濯濯,涼葉交??。吁嗟治亂機,倚伏紛萬態。眾流終赴海,群巘必宗岱。歡期且莫違,天道終有在。矧茲服平素,陳誼炯肝肺。誰能傷局促,而不思奮淬。會合如可常,能來勿辭再。
看鑄銅人五百年,摩挲已是落因緣。洛州司馬老方遇,梁苑詞人晚見延。稚子詩書聊可喜,荒村草木亦堪憐。龐公要說無生話,兒女團欒在眼前。
寓居青嶂下,疏雨助清眠。綠徑搖金菊,蒼崖響玉泉。四圍松靜立,午夜月高懸。暫作忘機客,偕來享自然。
小隱嚴陵下,當年得孟光。里師為婦順,子慶事親長。洲橘應還熟,庭萱遂不芳。他年冠蓋會,來看伏牛岡。有子皆通籍,迎扶出萬山。色難三釜外,眉壽百年間。帝渥書泥紫,兒嬉服綵班。空成潘岳賦,無復板輿還。
晨星落落老儒宗,佐政親藩道益崇。車馬列陳稽古力,君臣遭遇贊襄功。訃聞當寧興長悼,魄入佳城保令終。莫嘆首邱歸未得,二蘇遺冢汝城東。
紅樓一角掛斜暉,驛路青山繞四圍。柳眼回波向人笑,客隨燕子帶春歸。
我輕萬里游都下,自笑驅車六月忙。百歲光陰渾一息,欲傳真訣竟茫茫。
天辟靈源一字開,倦游司馬獨登臺。三江秋色當軒盡,兩粵風煙動地來。屐齒興酣凌絕巘,鹖冠愁對酌孤罍。白云萬里思華發,轉動江南庾信哀。
吾聞古圣君,而惟飯土簋。仲尼大圣人,飲蔬食飲水。簞瓢困顏氏,至樂誰能擬。曾參亦可人,恒饑寧愿仕。嗟嗟后世人,口腹斗珍美。萬錢充一箸,豪奢浩無紀。烹羔宰肥牛,杯盤動盈幾。太倉日五升,何如安汝止。
偉矣南宮老亞卿,十年鳴佩玉階行。經綸國事心惟切,輔導皇儲志益精。景迫桑榆還故里,恩沾雨露出都城。寥寥疏傅榮歸后,誰似先生播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