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黃河
晨興理輕策,咫尺阻長河。是時當伏秋,激浪涌嵯峨。
中流風怒號,噓吸愁鯨鼉。同侶皆動色,將伯欲如何。
舟子談笑馀,顧視顏愈和。揚帆復理楫,枕席恬然過。
始知鎮定力,可以靖風波。謀事茍若是,經營豈在多。
晨興理輕策,咫尺阻長河。是時當伏秋,激浪涌嵯峨。
中流風怒號,噓吸愁鯨鼉。同侶皆動色,將伯欲如何。
舟子談笑馀,顧視顏愈和。揚帆復理楫,枕席恬然過。
始知鎮定力,可以靖風波。謀事茍若是,經營豈在多。
清晨起身持輕杖,本距對岸很近,卻被黃河阻隔。此時正值伏秋,激浪如山般涌起。船到中流狂風怒號,仿佛連鯨鼉都為此發愁。同伴們都變了臉色,呼喊著求助卻不知怎么辦。船夫卻在談笑間,神情愈發平和。他揚起風帆、劃動船槳,我們像躺在枕席上一樣安然渡過。這才知道鎮定的力量,能平定風波。如果做事都如此,謀劃又何須太多。
晨興:清晨起身。理輕策:手持輕杖。
咫尺:形容距離近。阻:阻隔。長河:黃河。
伏秋:伏天和秋天,黃河在此時多水患。嵯峨:形容浪高。
噓吸:呼吸,這里指狂風呼嘯。鯨鼉:鯨魚和黿鼉,泛指大魚。
將伯:請求別人幫助。
舟子:船夫。
靖:平定。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在渡河時,遭遇黃河伏秋時節的洶涌風浪,有感于船夫的鎮定自若而創作此詩。當時黃河在伏秋易泛濫,渡河充滿危險,作者借此表達對人生處事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鎮定的力量和做事沉著謀劃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渡河這一具體事件,以小見大,闡述人生道理。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生動反映了生活感悟。
急雨捎溪面,蘭橈轉渡頭。寒鴉棲古木,晚日射危樓。山帶黔巫遠,水還荊漢流。晴天思無限,細細數沙鷗。
平生晝里看丘壑,便欲扶筇快賞心。真個溪山在亭外,老坡千古共知音。
茂林何事鎖孤煙,開出澄光見碧天。江水不流廉節去,清名長解勝貪泉。
舉世非何害,孤懷迥不疑。蒼涼悲舊學,艱苦發新知。大道誰先覺,橫流嘆此時。辛勤憐海上,相賞有鐘期。
門前有垂楊,枝葉何靡靡。飄花欲及地,忽復因風起。搖蕩少婦心,天涯念游子。愁多肌肉消,不敢臨流水。
云竇穿銀井,冰甃貯玉漿。生來葬魚腹,死后觸龍鱗。
大將總雄師,三苗勢已衰。重圍方解日,梗路漸通時。荒破宜興復,瘡痍在保綏。安邊有長策,華夏樂雍熙。
游人摩蒼崖,滿手聞異馨。不垂身后芳,何以知仙靈。
江湖霜雪絕飛鴻,迢遞鄉書杳未通。萬里授衣思履襪,十年羸馬嘆西東。閉關行旅蕭條后,吹律回春想望中。誰道省方當息駕,君王元只在深宮。
翩翩一羽容,高枕足煙霞。沆瀣山中酒,菖蒲石上花。苔痕侵座遍,峰影隔簾斜。倘遇赤松子,相從駐歲華。
自從有天地,人事幾遷改。更過百年期,今人誰復在。
芙蓉華蓋擁臨川,寶婺流輝照綺筵。壽屆七旬孀節苦,養沾三釜二兒賢。北堂萱草春如錦,西母蟠桃日似年。喜有文章昭善頌,何須重續柏舟篇。
桂魄風清散夜氛,人間秋色正平分。九華煉液金承露,五彩浮空錦作云。脫蚌明珠從海出,侑觴仙樂自天聞。廣寒咫尺鄰虛閣,躡景慚無象緯文。
整齊嚴肅問明教,直內工夫尚有疑。入到湛然虛靜處,始知夫子不吾欺。
天設重關險,山回一帶長。人民鄰絕域,將士戌邊墻。東去通遼海,西來自大行。向離千萬里,何地不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