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道上 其二
江淮日雨雪,入山天始晴。
瀰然千里白,照日增光明。
天無片云黑,野無寸草青。
藐焉余一身,有若纖塵停。
所以古達人,思與大化冥。
江淮日雨雪,入山天始晴。
瀰然千里白,照日增光明。
天無片云黑,野無寸草青。
藐焉余一身,有若纖塵停。
所以古達人,思與大化冥。
江淮地區連日雨雪紛紛,進入山中天才放晴。茫茫一片千里皆白,在陽光照耀下更增光明。天上沒有一片黑云,野外不見一寸青草。渺小的我獨自一人,好似纖塵停在天地間。所以古代豁達之人,想與自然變化融為一體。
瀰然:彌漫的樣子。
藐焉:渺小的樣子。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大化:自然的變化。冥:暗合,融為一體。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郯城道上,經歷江淮雨雪后入山見晴,目睹千里雪景,觸發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與自然融合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自然景象引發人生感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思考。
七飲相關樂趣多,風吹萬籟盡笙歌。區區懷抱俱春意,笑爾高秋奈我何。
六用無功信不通,一時分付與春風。篆煙一縷閑清晝,百鳥不來花自紅。
團團青銅鏡,昔從軒轅鑄。面涵孤月光,背隱雙龍跗。美貌欣自修,丑容羞見妒。人心自親疏,鏡明只如故。
日之夕矣歲云窮,獨坐柴門似老翁。寒火數家煙水暮,白鷗飛去剩長空。
迎新涼,對華月,桐階風來月如雪。草根蟲聲催搗衣,銅龍怨寒千里思,銀河影長更漏遲。
老彥樂陶陶,神筆涂家貓。嫵媚百態度,天真慰寂寥。余來看家貓,家貓怒如潮。有病齧人藥,圉家最無聊。一夢陪碩鼠,九命值腥臊。尋宗虎兄弟,論輩豹裔苗。傳神在阿堵,似瞋如怨也鴟梟。古今閱人近無數,秦淮流水送六朝。分糧當時禹,喂魚昔日堯。伸腰云游楚赤豹,文貍隨后壯行色,山鬼背上隱形嬈。狎我者謂我頑刁,遠我者謂我逍遙。惡我者謂我叫囂,寵我者謂我嬌嬌。南泉刀下鬼,一刀兩斷道不得,趙州頂履公案銷。三千世界我亦曾灑血,驚醒塵中人,夢里路迢迢。
易牙昔日曾蒸子,翁叔當年亦殺兒。史筆是非空自許,世情真偽復誰知。
猗猗紫蘭花,素秉巖穴趣。移栽碧盆中,似為香所誤。吐舌終不言,畏此塵垢污。豈無高節士,幽深共情素。俯首若有思,清風颯庭戶。
湘之水兮九支,湘之山兮九疑?;室蝗ベ夂螘r歸,攀龍髯兮逐龍飛。生同宮,死同穴,招皇衣兮復皇轍。九疑水,九疑山,九疑轍跡在其間。望飛龍兮未來還。湘之淚兮成水,湘之石兮成斑。
幻境真同夜壑船,與君相對且高眠。有時唱和閒消日,無意行藏直任天。山下草堂慚綠野,云間松鶴訝青田。蹇驢輕策湖南路,人識尋詩孟浩然。
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好事不如無。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好事不如無。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住,好事不如無。
錦銹乾坤佳麗,御世立綱陳紀。四朝輯瑞徵師濟,盼皇畿,云開雉扇移。黎民引領鸞輿至,安堵村村飏酒旗。恬熙,御爐中叆叇云霏。
郁金沉水未稱豪,噴玉飛泉助彩毫。北塞邇來饒薏苡,西涼何處問蒲萄。
寶劍青驪照國門,飄飄豪氣識王孫。車前掛得椒漿去,瀨渚先澆烈女墳。
親奉天香祀會稽,黃封玉檢爛金泥。地同南岳臨朱鳥,祠俯名藩異碧雞。三秀乘春沾雨露,五云披曉見端倪。好祈神化資神武,縹渺前旌舉白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