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右省仆射西亭高臥作
院靜蒼苔積,庭幽怪石欹。
蟬聲當檻急,虹影向簷垂。
晝漏猶憐永,叢蘭未覺衰。
疏篁巢翡翠,折葦覆鸕鶿。
對酒襟懷曠,圍棋旨趣遲。
景皆隨所尚,物各遂其宜。
道與時相會,才非世所羈。
賦詩貽座客,秋事爾何悲。
院靜蒼苔積,庭幽怪石欹。
蟬聲當檻急,虹影向簷垂。
晝漏猶憐永,叢蘭未覺衰。
疏篁巢翡翠,折葦覆鸕鶿。
對酒襟懷曠,圍棋旨趣遲。
景皆隨所尚,物各遂其宜。
道與時相會,才非世所羈。
賦詩貽座客,秋事爾何悲。
庭院安靜,蒼苔不斷堆積;庭宇幽深,怪石傾斜而立。蟬聲在欄桿外急切地鳴響,彩虹的影子朝著屋檐垂落。白晝漫長,讓人憐惜這時間悠長,叢蘭還未顯出衰敗之態。稀疏的竹子是翡翠鳥的巢穴,折斷的蘆葦覆蓋著鸕鶿。對著美酒,胸懷變得開闊;下著圍棋,意趣悠然遲緩。景色都順應人的喜好,萬物各自順遂適宜。大道與時機相契合,才能不被世俗所束縛。賦詩贈給座中客人,秋日之事有什么可悲傷的呢。
欹(qī):傾斜。
晝漏:古代以漏壺計時,晝漏指白晝的時間。
疏篁(huáng):稀疏的竹子。
貽(yí):贈送。
此詩為奉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右省仆射在西亭高臥,詩人應和而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和平、閑適的時期,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與友人相聚,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閑適豁達的心境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清幽,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詩歌創作風格。
吳山楚水未忘懷,暮雨朝云恨已乖。縱免摩伽能毀戒,未妨澤室會千齋。
未須誇小草,谷口有真人。月照三臺麗,花明五岳春。臺萊詩可誦,龍虎氣猶新。誰共芒鞋上,低看萬匯塵。
安車下蒞滿園春,遺老豐姿似潁濱。七十八齡猶健步,名賢風骨自嶙峋。
性夫論別與詩辭,元敬山中亦寄詩。病老虛名何足齒,二公高誼可從知。經書在古真糟粕,義理人間自繭絲。撥盡寒爐煨栗火,不勝相憶弄殘卮。
離離原上苗,混混隨流波。久無持祿資,所望良已多。農人速吾駕,及此風日和。南疇理荒穢,勞者相與歌。間關林中鳥,窈窕陌上華。生態足娛悅,豈憚重荷鋤。
宜城古楚都,風土故秀媚。康狼與荊山,屹屹并西峙。山中有夷水,滔滔日東注。秦當禍楚時,藉之以得志。后人引長渠,禍也乃其利。沃壤三千頃,食者長渠惠。國社已屢更,地力豈不廢。卓哉孫曼叔,無乃舉職吏。源流悉討尋,堙翳就疏治。功慱民匪勞,井邑多委積。邇來四百年,天人兩茫昧。停軺訪遺老,顧指迷亂次。初疑陵谷遷,蓬萊向為地。又疑虎豹區,藜蕨恐捐棄。復疑強力民,播弄并吞勢。方食輟箸想,人事有隳墜。追惟癸未旱,全楚絕遺穗。今年旱更甚,所賴惟少備。吏政無恒規,澤民當上最。茲渠廢與興,一一關國計。長慟曼叔魂,安得汝共事。
小艇悠揚只信風,岸邊霜葉似花紅。不同雪夜尋安道,儂自看山到剡中。
獨倚柴門百感并,當年居處聽蟲鳴。西山日落涼風起,猶憶階前待月升。
更無他物作遮闌,但得心忘夢亦安。渭水一竿猶有待,嚴灘百尺也無端。魚龍直作雞豚狎,荇藻卻如蔓棘看。莫把古人來比我,同床各夢不相干。
前年君自瀟湘至,江上維舟初擘荔。今年荔子尚青青,數日扁舟不肯停。問君此別將何適,五月風濤下洞庭。君山一點青在眼,江漢雙流何限情。送君心已登黃鶴,更向天邊念脊令。
消息濠陽歸一脈,西江浩淼揚舲。心事屬我眼常青。奇音夸爨尾,清韻賞柯亭。鏤月裁云都是幻,迷離幾曲心屏。芳華茵溷太飄零。菁莪盈絳帳,風雨叩詩扃。
廚廩空虛鼠亦饑,終宵咬齧近秋帷。腐儒生計惟黃卷,乞取銜蟬與護持。
青鳥傳書渡海遲,亂山衰草葬蛾眉。錦囊消歇馀香在,狼藉春風豆蔻枝。
揭地東風作曉晴,峭寒別是一般清。五更綵燕歸鈴閣,一夜金蓮撒斗城。歲稔歌謠欣越俗,酒闌魂夢繞神京。幾多攜手天街月,行聽簾幃笑語聲。公堂宴處萬燈明,灶鼓鼕鼕脆管清。莫厭青裙分作隊,那無艷粉笑傾城。甘心撾鼓投荒裔,敢望傳柑近上京。咫尺賓朋若胡越,語音嘈雜隱雷聲。試聽樓頭報幾更,暗塵漸歇夜方清。但知貪賞千家月,不問滯留三里城。延得簪纓還洞府,移將星斗下瑤京。道心與俗元無礙,感耳何嫌下俚聲。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抗臟倚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