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鑒雜興 其三
清濁無心陳仲弓,
圓機聊救漢諸公。
末流不料兒孫誤,
千古黃初佐命功。
清濁無心陳仲弓,
圓機聊救漢諸公。
末流不料兒孫誤,
千古黃初佐命功。
陳仲弓(陳寔)不刻意區分清濁,以寬厚之心待人;他靈活機變,暫且救助了漢朝的諸位公卿。沒想到后世子孫卻違背了他的初衷;陳群在曹魏黃初年間輔佐帝王的功績,竟成了千古評說的話題。
陳仲弓:即陳寔(104-187),字仲弓,東漢名士,以德行著稱,官至太丘長,時稱"陳太丘"。
清濁:東漢士大夫以"清濁"品評人物,"清"指高潔之士,"濁"指世俗之人;此處"無心清濁"指陳寔不刻意區分高下。
圓機:靈活機變,指陳寔善于以權變手段化解矛盾。
末流:猶言后世、后輩,此處指陳寔的子孫。
黃初:魏文帝曹丕年號(220-226),代指曹魏政權。
佐命功:輔佐帝王建立新朝的功績,此處指陳寔之孫陳群為曹魏制定"九品中正制"等貢獻。
此詩為南宋學者王應麟《讀通鑒雜興》組詩之一。王應麟身處宋末元初,讀《資治通鑒》時借東漢至曹魏的歷史事件抒發感慨。陳寔作為東漢名士代表,其子孫陳群卻為曹魏效力,詩人借此反思士大夫家族在王朝更迭中的立場與歷史責任。
全詩以陳寔及其子孫的歷史軌跡為線索,前兩句肯定陳寔的寬厚與權變,后兩句轉折指出其子孫"佐命"曹魏的意外影響,暗含對歷史人物身后評價復雜性的思考,體現了詩人讀史時的深刻洞察力。
文章誰是大方家,
早歲英名海內誇。
幾處作人歌豈弟,
陪京典禮際亨嘉。
望中山水詩應助,
夢里丘園路不賒。
莫道南都清暇甚,
召還行見下黃麻。
此地吾廬,坐對青山,朝云暮霞。更紆回流水,隨緣種竹,高低?石,任意栽花。紺菊宜籬,碧梧須井,自是山人布置佳。還堪喜,有東鄰酒旆,西舍漁槎。
春來純是豪華。但醉舞狂歌忘日斜。笑花巢杜宇,何須懷土,草堂飛燕,不用思家。世事琴聲,人情酒味,眼孔而今看破些。南窗臥,甚秋風觱栗,暮雨琵琶。
歲暮山園懶再行
蘭衰菊悴頗關情
青青多少無名草
爭向殘陽暖處生
名與臨淮往日齊,
乘軺今過華山西。
參天老樹荒祠在,
遍野新蕪舊宅迷。
將略不須窮玉籍,
王封寧復數躬圭。
中興唐室如公少,
回想忠賢首屢低。
湖間波聲環佩音,湖上游子紛如林。
坐窗日夢舊游處,屯云重霧專積陰。
凄風剝香梅塢滑,輕煙暝翠松行深。
畫船載酒年少事,老不耐閑猶此心。
得失升沈是與非,
紛紛世上局如棋。
白云谷口橫遮斷,
萬事山中總不知。
鳥飛暮知還,蟻微亦有藏。
游子悵無托,故鄉那得忘。
轒辒歲橫騖,生涯日凄涼。
骨肉各竄匿,冢祠缺烝嘗。
萬里一緘書,臨風淚千行。
垂白念汝兄,憂樂苦相望。
安得附羽翮,奮飛同一觴。
暑去漸涼生,小室宜深邃。卷起簾兒對好山,墻角幽花媚。
靜夜怯燈昏,無酒難成寐。風惹芭蕉雨又來,點滴驚心碎。
何處東風早,
江潭寂寞春。
孤芳誰采擷,
輸與弄珠人。
萬機俱罷口門緘,
喚作如如落二三。
拶得通身歸峭壁,
善財不到別峰參。
玉樹新歌唱未終,
石頭城外戰云紅。
君王失國風流甚,
笑抱名妃入井中。
圣皇御六合,神武由天開。
按劍清朔方,萬里無飛埃。
猛士若虓虎,超乘四方來。
期門賦羽獵,正乏相如才。
行行入幽冀,莫羨燕昭臺。
袍笏承恩鳳闕東,
爐煙輕拂曉云紅。
閭閻休戚歸民牧,
秦隴淳龐說漢中。
稱雨不妨終日異,
斷金惟欲此心同。
知君養晦賢關久,
況是傳家有素風。
西風又起天涯路,吹殘碧云如馬。十載江湖,無人到處,慣與閑鷗爭霸。一雙不借。更廬阜尋僧,遠投蓮社。行路尋常,曹將軍筆也難寫。
銷磨舊懷艷冶。向荒臺流水,空吊琴雅。夕跨蒼龍,朝辭黃鶴,明日芙蓉手把。與君別者。莫只學人間,秋蟲吟啞。五岳歸來,早將書代話。
飲罷陽關酒一卮,驪哥聲起動人思。
難忘李杜論文日,漫說機云入洛時。
駟馬橋邊新折柳,百花潭上舊題詩。
巴山儻踐重來約,定向西窗話別離。
塤篪葉奏幾經年,云棧迢遙共著鞭。
自昔才人多入蜀,從來豪士愛游燕。
連床風雨三更夢,滿路鶯花二月天。
余不負丞君吏隱,可能同到錦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