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巢
前身如有托,地復得巖西。
老幸資筋力,天遺信杖藜。
青崖馀鳥跡,空劫待禪棲。
遠慕巢云者,無心與物齊。
前身如有托,地復得巖西。
老幸資筋力,天遺信杖藜。
青崖馀鳥跡,空劫待禪棲。
遠慕巢云者,無心與物齊。
前世仿佛有所依托,如今又得此巖西之地。年老幸有筋骨之力,上天賜予杖藜為伴。青崖上殘留著鳥的痕跡,漫長歲月等待禪修棲息。我遠慕那棲居云間的隱者,內心澄明與萬物無爭。
前身:前世,佛教指輪回中的過去生命。
托:依托,寄托。
資:憑借,依賴。
杖藜:用藜莖做的手杖,泛指手杖。
空劫:佛教術語,指世界成壞過程中空無所有的階段,此處指漫長歲月。
禪棲:佛教指修禪棲息。
巢云者:隱居山林、棲于云間的隱者。
與物齊:與萬物爭競,反用《莊子·齊物論》之意,指不與萬物計較。
此詩或作于詩人隱居山林之時。結合‘禪棲’‘巢云者’等語,推測其受佛教思想影響,創作時心境淡泊,欲遠離世俗紛爭,追求禪修隱逸的生活。
《石巢》以巖西之地為背景,通過描繪青崖鳥跡等自然景象與禪棲向往,展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隱逸情懷。詩中融禪意與自然于一體,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隱逸詩的典型之作。
南塘洗馬喧春水。馱金買宅長干里。
錦帶玉麒麟。雙鸞羅帳溫。
御箋銀沫冷。北雁音書警。
落日動邊愁。春寒罷遠游。
五十忽焉至,頹齡始自茲。縣弧眷秋辰,稱觴來故知。
予本淡者流,夙好敦書詩。得性在丘樊,隨祿暫階墀。
魯郊享異鳥,徒以鐘鼓怡。梁國嚇鹓雛,寧為腐鼠縻。
四見鐘阜春,洵美吾土非。吾土饒山水,卜筑面清池。
清池曲且廣,高楊夾路垂。層樓貯圖史,密室藏姜姬。
出門即湖山,興到惟所之。偶然值蘭交,談謔或忘歸。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富貴仍多憂,貧賤未足卑。
靈龜戀泥中,雄雞憚為犧。李斯具五刑,牽犬一何悲。
陸機西入洛,聽鶴乃無期。無才足完身,功高跡反危。
所以賢達人,未老先拂衣。拂衣謝塵氛,靜侶時相追。
披素詠新賞,開帙渙所疑。豈不戀圭組,天爵無磷淄。
豈不念子孫,清白自可詒。觀民計已極,從道安可蚩。
申毫著斯文,聊以從吾私。
全借吹噓力,東風太有情。入云明夕照,出谷避新鶯。奮跡疑無礙,淩虛勢欲鳴。何須傳雁帛,片紙度重城。
點綴三春景,兒童愿不違。游絲飄漠漠,片紙去依依。映日鸞翔舉,迎風鹢退飛。高樓凝望處,極目到斜暉。
剩水殘山慘澹間,道人名字滿江干。向疑此語來天上,何意真成朝暮看。
釣舟無事白鷗閒,自是江湖境界寬。我欲汎然隨所往,竹君誰與報平安。
個中著我添圖畫,能畫今誰如輞川。但寫一蓑仍一笠,不須羽服記蹁躚。
便似華亭落照灣,要人彈壓愧詩孱。馀霞散盡空無綺,新月初升勢已彎。
稍踏邊塵識險夷,忍辭苦口語臨歧。
一江沈鎖公無渡,千里持糧士有饑。
上將在謀爭要著,南人不反豎降旗。
惟應預擬平蠻頌,待取秋風露布馳。
大大香巖,尾巴拖地。
靈隱一機,全無所示。
若也不會,投子道底。
腸斷梅花發故叢,空山赴哭及曈昽。
百年身世悲風里,千古文章白雪中。
留謁不辭來孺子,起墳多愧葬揚雄。
何人為琢寒山石,有道碑裁第二通。
赤甲白鹽碧叢叢,
半山人家草木風。
榴花滿山紅似火,
荔子天涼未肯紅。
法華景勝幾時荒,剩水殘山惹恨長。
蝶化空尋高士夢,龍歸不斗美人妝。
通幽縱曲高低徑,隨喜難分上下方。
舊事風流何處問,月樓無語自凄涼。
紫岫斜陽遠近間。
滄浪魚艓過蘆灣。
從泛宅,記他年。
只要山如畫里山。
之子莫相送,依依人可憐。
多年芳草路,幾日艷陽天。
堤上風吹笛,江邊月系船。
馬蹄隨記取,踏破少城煙。
殊色當前費品評,看花眼奈欠分明。
枝枝浪擊渾難直,葉葉風翻不得平。
夢轉欲量珠萬解,魂銷錯認月三更。
自憐玉潔冰清質,恥共凡香俗艷爭!
綠章伏劍青銅吼。紫皇夜醉搖星斗。
銀漢有風波。仙郎休渡河。
上清淪小謫。雞唱瀛州白。
霖雨起蒼龍。還來朝帝宮。
南北河山入戰圖,中原戎馬失皇都。
海門日月有千古,晉國衣冠惟五胡。
渺渺翠華游島嶼,萋萋青冢落蘼蕪。
黍離歌罷還祠廟,拭眼江門看大書。
灞水遙傷別,燕山獨送行。彈珠元自誤,抱玉竟誰明。撫己虛疑夢,逢人怯問名。報書稀不到,沾灑望神京。
別離無復道,天地意如何。愁入征云暮,心驚飛鳥過。憂來千慮少,歸去一身多。行止皆無策,相寬一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