衎石兄自大梁書院用東坡聞子由瘦韻見寄次答
十年安坐髀生肉,未至舉家常食粥。
講堂夜飽散學徒,靜看檐楹掠蝙蝠。
性情但覺漸疏慵,嗜好焉能別流俗。
吾兄手書時一開,寶之不異徑尺玉。
遙天相望隔銀河,古寺何年訪金粟。
會須海上聚沙鷗,共住山中友麋鹿。
元方將車季持杖,那用紅塵走騶仆。
兒曹謹厚賴家風,待效伯高嗤刻鵠。
十年安坐髀生肉,未至舉家常食粥。
講堂夜飽散學徒,靜看檐楹掠蝙蝠。
性情但覺漸疏慵,嗜好焉能別流俗。
吾兄手書時一開,寶之不異徑尺玉。
遙天相望隔銀河,古寺何年訪金粟。
會須海上聚沙鷗,共住山中友麋鹿。
元方將車季持杖,那用紅塵走騶仆。
兒曹謹厚賴家風,待效伯高嗤刻鵠。
十年間安坐不動大腿生肉,還未到全家常吃稀粥的境地。夜間講堂里學子飽學散去,靜靜看屋檐下蝙蝠掠過。只覺得性情日漸疏懶,嗜好又怎能與世俗不同。兄長的手書時常展看,珍視如同直徑一尺的寶玉。遠隔天際如銀河相望,不知何年能共訪古寺。定要像海上沙鷗相聚,同山中麋鹿為友。如元方駕車季方持杖,何須在紅塵中驅使仆從。孩子們謹慎敦厚多虧家風,當效仿馬援贊賞伯高,笑那刻鵠不成的好高騖遠。
髀生肉:典出《三國志》,劉備感嘆久不騎馬大腿生肉,此處指久處安逸。
食粥:形容生活清苦,化用蘇軾“??謨狠呌X,開戶失粥香”之意。
金粟:指金粟如來(維摩詰),或代指古寺,此處表對清幽境地的向往。
沙鷗、麋鹿:均為隱逸意象,喻遠離塵囂的閑適生活。
元方將車季持杖:用東漢陳紀(元方)、陳諶(季方)兄弟典故,指兄弟相伴。
刻鵠:典出馬援《誡兄子書》“刻鵠不成尚類鶩”,比喻好高騖遠。
此詩為作者回應衎石兄從大梁書院以蘇軾《聞子由瘦》韻寄詩而作。時二人分隔兩地,作者通過次韻酬答,既回應兄長關切,亦借詩抒發對兄弟相聚的期待與隱逸生活的向往,反映當時文人以詩會友、寄情山水的交游風氣。
全詩以家常語寫兄弟情,從日常講學的清寂到對兄長手書的珍視,從隔河相望的思念到共隱山林的愿景,層層遞進。既展現家風傳承(兒曹謹厚),又借典表達處世態度(嗤刻鵠),情感真摯,風格沖淡,是清代酬唱詩中質樸自然的佳作。
夷清韓頌古皆無,更得高平小楷書。 舊相嘉篇題卷后,蘇家能事復何如。
氣候隨時應,初寒雪已盈。 乾坤一色白,山水云重清。 是處人煙合,無窮鳥雀驚。 忻然不成下,連把玉罍傾。
惟不識泥土,堆根抱玉泉。 雖離巖谷伴,也則翠千年。
北斗城高禁漏多,漢家宮殿奏笙歌。 漫教青鳥傳消息,金簡長生得也么。
憶長安,二月時,玄鳥初至禖祠。百囀宮鶯繡羽, 千條御柳黃絲。更有曲江勝地,此來寒食佳期。
江南孟春天,荇葉大如錢。白雪裝梅樹,青袍似葑田。
人日春風綻早梅,謝家兄弟看花來。吳姬對酒歌千曲, 秦女留人酒百杯。絲柳向空輕婉轉,玉山看日漸裴回。 流光易去歡難得,莫厭頻頻上此臺。
世間禊事風流處,鏡里云山若畫屏。 今日會稽王內史,好將賓客醉蘭亭。
平原門下十馀人,獨受恩多未殺身。每嘆陸家兄弟少, 更憐楊氏子孫貧。柴門豈斷施行馬,魯酒那堪醉近臣。 賴有軍中遺令在,猶將談笑對風塵。
雷塘春雨綠波濃,古冢寒煙蔓草空。 斜日欲沉山色近,行人無處問隋宮。
心意逍遙物莫知,山中山下識人稀。 想君絕慮離塵土,不是王喬即令威。
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夜寒不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余寒欲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珠簾高卷莫輕遮,往往相逢隔歲華。 春氣昨宵飄律管,東風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勢還同舞勢斜。 坐有賓朋尊有酒,可憐清味屬儂家。
盡信書不如我書,識得個字不如忘卻個字。 九經諸子徒爾藻飾,一大藏教盡是藥方。 分明對物收稅,何用商量一葉扁舟載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