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行
雞鳴呼仆起,征鐸驛門前。
宿露方沾草,數星猶在天。
漸分山下路,時聽寺旁泉。
卻羨經過處,村村掩戶眠。
雞鳴呼仆起,征鐸驛門前。
宿露方沾草,數星猶在天。
漸分山下路,時聽寺旁泉。
卻羨經過處,村村掩戶眠。
雞叫聲中呼喚仆人起身,驛站門前已響起出行的馬鈴聲。夜露剛剛沾濕了路邊的小草,幾顆星星還掛在天際。漸漸分辨出山下的路徑,不時聽到山寺旁的泉水流淌。此時卻羨慕途經之處的村落,家家都關著門還在安睡。
征鐸:遠行的馬鈴聲。鐸,古代銅制大鈴,常系于馬頸。
驛:驛站,古代供傳遞公文或官員歇宿換馬的處所。
宿露:隔夜的露水,指清晨未干的露珠。
漸分:逐漸分辨、辨認。
掩戶:關閉門戶,指村民仍在熟睡未起。
此詩應為古代文人因仕途或游歷需早起趕路時所作。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但通過‘驛門’‘山下路’等細節可推知,詩中場景或為詩人某次早行途中對沿途景物與內心感受的即興記錄。
全詩圍繞‘曉行’主題,以細膩筆觸描繪早行見聞:從雞鳴啟程到漸辨山路,再到聽聞泉聲,最后以羨慕村民安睡作結。通過平凡場景的白描,既展現了行旅艱辛,也暗含對閑適生活的向往,語言淺近而意蘊悠長。
十丈黃龍卓國旂,南荒群識漢官儀。只今都護仍開府,從古行人必善辭。
海臂中分浮世界,天心難測厚蠻夷。登山四望青山色,何處先朝御制碑。
萬里家山夢八閩,一尊海島話三春。對棋再感中朝事,屬籍偏多故國民。
落落星辰明赤道,茫茫車馬走黃塵。要知吾道其南意,此任終當付偉人。
倒捲長風煙霧開,
青天送月海門來。
高歌起舞瑤臺上,
直挽銀河落酒杯。
漕臺生處寢之床,叢桂還分一葉芳。
紅藥階邊懷老謝,桃花觀里憶劉郎。
首煩賢舅書增喜,想見慈親色更康。
無忌安能真酷似,愿從外氏借馀光。
西岡元自闕城遷,新榜宗祠易舊懸。爭賀吾兒今四十,微勞差可慰高年。
深愛寧隨物外遷,寢門晨夕寸心懸。果然百歲從天賜,看汝斑斕七十年。
誰知花葉一中生,
二氣相催果自成。
體了色空無覓處,
有時人說見還嬰。
采菱辛苦廢犁鋤,
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
近來湖面亦收租。
小吏黃衣是,雄譚白馬非。何如學方朔,割肉詼諧歸。
暑候平原侯,跳丸方小說。頃刻數千言,斜陽尚林樾。
咸豐方十載,天意肅嚴霜。晉陵藉寇兵,古蘇赍盜糧。
大吏如小兒,奔走何猖狂。我民遭荼毒,奮起呼彼蒼。
戈矛修同仇,畎畝而戎行。孱弱心不齊,復無萬夫望。
堤防一以潰,橫流曰湯湯。白骨多于草,存者走且僵。
孟秋及季月,乃得返草堂。我身無完衣,我室無完墻。
黃卷多泥土,白屋皆慢藏。何以為生理,默默心悲傷。
暑中猶記揖高門,
佳木蔥蘢街后村。
山似屏風云似帳,
一灣流水樂晨昏。
三聘幡然出有莘,畫圖千載見風神。南巢革夏桐宮放,豈是臨期促辦人。
金貂并與世塵空,老圃馀情寄郭東。莫笑種瓜生計拙,此心原慕采薇翁。
雪林樵擔壓雙肩,士有窮通節自堅。贏得馬前愚婦駭,快心堪笑亦堪憐。
一竿名重子陵灘,風景真宜入畫看。卻恐祿多歸計好,羊裘零落釣磯寒。
啼痕襟上漬盈盈,
心逐云邊暗計程。
已是泠泠不堪聽,
偏和檐鐵作秋聲。
五年不得共團欒,放浪東吳一葦間。
客路風波如蹈海,人心劍戟甚于山。
逢春回雁南應北,到海歸潮去復還。
今是昨非渾一夢,庭柯園菊可怡顏。
老屋三間水作鄰,豆花香里寄閒身。
枝巔鳥立全忘險,萍底魚游樂避人。
隨意觀書僮貫檢,無心得句客言神。
有時小步莊溪外,十里塘苗雨后新。
樹迎風斗。正簾外、新涼乍逗。雁過也、殷勤先問,兩字平安有否。
記年時、分韻聯吟,瑤階待月同攜手。向竹里彈琴,花前瀹茗,共羨神仙佳偶。
最難禁、分飛后。消瘦得、腰支非舊。鏡中顧形影,凄紅顰黛,豐姿憔悴難回首。
淚沾襟袖。聽吟蛩似訴,哀音慘逼燈如豆。離魂一縷,入夢尋君細剖。
敢謂封倫據此床,幸從科級紹馀芳。
紫薇繼直中書省,叢桂猶為同舍郎。
太史書傳得楊惲,渭陽情厚為秦康。
外家宅相君馀事,魚目何堪比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