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
幾年方岳領諸侯,簡命新承帝寵優。三輔云山瞻喜色,九邊烽火待持籌。
巖廊肯恤千思詠,鎖鑰還勞嵩目憂。獨有腐儒丘壑癖,贈君空自攬吳鉤。
歸來習懶謝逢迎,一送君侯畫軾行。掌上蓮花開泰華,匣中龍劍出豐城。
笳聲夜散榆林燧,柏府秋高細柳營。拊髀久知勞圣主,即看韓范播威名。
幾年方岳領諸侯,簡命新承帝寵優。三輔云山瞻喜色,九邊烽火待持籌。
巖廊肯恤千思詠,鎖鑰還勞嵩目憂。獨有腐儒丘壑癖,贈君空自攬吳鉤。
歸來習懶謝逢迎,一送君侯畫軾行。掌上蓮花開泰華,匣中龍劍出豐城。
笳聲夜散榆林燧,柏府秋高細柳營。拊髀久知勞圣主,即看韓范播威名。
您在地方任職多年統領諸侯,新近承蒙皇帝恩寵獲得新任命。三輔地區的云山都似帶著喜色,九邊的烽火正等待您去謀劃應對。朝廷定會顧念百姓的千般期盼,您還要為邊防的安危憂心操勞。只有我這迂腐書生有隱居山林的癖好,只能空自握著吳鉤為您送別。我歸來后習慣慵懶,不再應酬,今日為您送行,看您乘坐華麗的車子離去。您到任后能如蓮花般使泰華之地繁榮,匣中的龍劍也會如您般從豐城而出展露鋒芒。夜晚笳聲在榆林的烽火臺消散,御史府在秋日里與細柳營一樣嚴整。陛下早已盼您有所作為,不久就能看到您如韓琦、范仲淹般威名遠揚。
方伯:地方長官。
簡命:皇帝選任官員的命令。
三輔:漢代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后泛指京城附近地區。
九邊:明朝北部邊塞的九個軍事重鎮。
持籌:籌劃。
巖廊:朝廷。
嵩目:遠望,引申為憂慮。
腐儒:迂腐的儒生。
丘壑癖:喜愛隱居山林的癖好。
吳鉤:寶刀。
畫軾:有彩繪的車前橫木,指代華麗的車子。
泰華:泰山與華山。
龍劍:傳說中的寶劍。
榆林燧:榆林的烽火臺。
柏府:御史府。
細柳營:漢代周亞夫屯軍的地方,后泛指軍紀嚴明的軍營。
拊髀:拍大腿,形容急切盼望。
韓范:指北宋名將韓琦和范仲淹。
此詩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雖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和內容可推測,當時正值友人臧方伯被提拔為寧夏巡撫。明朝時期,北部邊疆時常受到侵擾,寧夏作為邊防重鎮,肩負著重要的防御任務。詩人在友人赴任時作詩相送,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賀,也反映出當時邊疆局勢的緊張。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臧方伯赴任寧夏巡撫。其突出特點是將對友人的祝賀與對邊疆局勢的關注相結合,既表達了美好祝愿,又體現出對邊防的重視。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明代送別詩的一種風格,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十年湖海扁舟。幾多愁。白發青燈今夜、不宜秋。 中庭樹。空階雨。思悠悠。寂寞一生心事、五更頭。
池上山寒欲霧。竹暗小窗低戶。數點秋聲侵短夢,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雞啄黍。問陶令、幾時歸去。溪月嶺云紅蓼岸,總是思量處。
才到松陵即是家,擎空皎月瑩無瑕。 自須臺上分明看,擬欲呼仙泛海槎。
才到松陵即是家,參天檜柏古槎牙。 杖藜終日頻來往,不羨堤邊呼筑沙。
才到松陵即是家,仙翁詩句發天葩。 鈍才不及賡余韻,留取時時罩碧紗。
才到松陵即是家,故園喜聽雀喳喳。 上人只為貪風月,蠻觸交爭笑爾蝸。
才到松陵即是家,民間何處不桑麻。 欣欣老稚迎門笑,斗酒相歡亦孔嘉。
才到松陵即是家,茅堂萬竹綠交加。 午窗睡起無他想,坐看圍棋到日斜。
才到松陵即是家,便須洗盞泛流霞。 軟紅塵里風波惡,不似江艫與海槎。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 一葉落,數聲角,斷羈魂,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
才到松陵即是家,滿堂佳客滿園花。 看花揖客須清賞,休向人間俗子夸。
才到松陵即是家,樓高不管綠楊遮。 有書萬卷時翻弄,千古興亡幾嘆嗟。
才到松陵即是家,三清閣下寂無嘩。 小臣愧乏絲毫報,深炷爐香靜點茶。
河橋數株柳,偏受東風多。 柔條慎扔折,生意全天和。
春秋思報本,忠孝原有祠。 儀物修孔時,擊鼓吹豳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