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軒
結茅初不為孤峰,
祇愛登臨眼底空。
風淡云收見天末,
始知吳在一毫中。
結茅初不為孤峰,
祇愛登臨眼底空。
風淡云收見天末,
始知吳在一毫中。
剛開始搭建茅屋并非是為了面對孤峰,只是喜愛登高遠望時眼底一片空闊的景象。微風輕拂、云朵消散后能看到天邊,這時才知道整個吳地竟如同在一毫之中。
結茅:搭建茅屋。
祇:只。
天末:天邊。
一毫:極言微小。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搭建茅屋后登高觀景,有感于眼前開闊之景和宏大的天地,從而創(chuàng)作此詩,展現(xiàn)出當時心境的豁達。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登高所見抒發(fā)對世界的獨特感悟。其特點是從小處入手,以小見大,將眼前景與內心感受巧妙結合。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觀察視角和審美情趣。
怒浪蹙天摧漕舟,疾風吹雨黑中流。海神躍馬火明滅,龍伯釣鰲山蕩浮。安得靈槎通漢使,斷無奇藥采瀛洲。丈夫政事經艱險,不負平生亦壯游。我憶栝山老徵士,卷霧飛談那可當。高致何如漆園吏,幽居真是鄭公鄉(xiāng)。未能即去楚氛惡,每一相思云樹長。欲覓雙魚問消息,越來溪遠水茫茫。匡山道士軀干小,豪氣直壓香爐峰。池邊咒劍出金虎,峽頂放船飛白龍。老我每推詩俊逸,何時相見話從容。散仙萬一煙塵外,為報巢云若個松。近報昆岡亦被兵,知君撫劍氣崢嶸。夫差強弩風生海,姑蔑戰(zhàn)旗云繞城。天詔屢傳寬宥下,王師行見掃除平。草堂無恙玉山好,我欲南轅尋舊盟。
杏黃衫子小蹁躚,短艇悠悠住復前。手上荷花花上露,使人惆悵憶韶年。
早飯行春臨桂東,野花榕葉色交紅。七星巖曲篝燈入,百轉峰回覓徑通。石溜滴馀成物象,古潭深處映層穹。卻歸為恐衣沾濕,洞口云生似雨濛。
開士黃金剎,齋房白云外。尋師天臺山,貝葉寫經唄。凌晨餐正陽,玉屑和沆瀣。飛錫到城市,刀圭起沉瘵。逃名師伯休,隱顯謝流輩。有時棲石室,宴坐真空界。行藥度幽澗,秋云濕霞佩。我欲往從之,高蹈塵宇隘。他年嵩少間,揮麈一投芥。
云溪五月風情好,日漸增長塵漸躁。時時快雨破天來,大毯誰將山影罩。荷花不似人煩惱,雨后璣珠傾翠葆。堤邊誰曳百壺行,起舞為君千袂裊。
劍閣崢嶸列翠岑,東吳一望一沾襟。不惟客久懷鄉(xiāng)切,復恐親尤念子深。甘旨百年烏鳥志,關河千里白云心。知君近得榮歸好,愛日惟憂暮景侵。
廣文貧甚坐無氈,白璧朝來忽滿前。但喜囊馀長吉句,絕勝家有窟郎錢。
蕙光初上砌,草色已含晴。日泛釵梁艷,風開裙簡輕。憐雙臨水坐,畏只映花行。無數(shù)梅將柳,羞人蓄笑迎。
塵沙日日起春陰,縱有紅芳未許尋。正爾眼前憐蛺蝶,雙飛無地不園林。
家近西湖日往還,恬然不覺到春闌。水邊花發(fā)華丹盡,水面清光終未殘。休王其如各有時,開榮方遍又春歸。東君憂在陽功乏,多少閒云天上飛。
新安野老發(fā)垂肩,說著先朝淚泫然。洪武初年真少事,幾曾輕到縣衙前。
薊門春散紫宸班,千里襜帷動客顏。秋到白云生漢署,雨來寒色滿燕山。仙郎書札遙相憶,傲吏風塵且未還。天上即今看舊好,誰憐曼倩謫人間。
追涼能到竹溪無,隔水斜陽未肯晡。剩暑不蒙蕉扇扇,細云聊倩月梳梳。
蒲柳當春正少年,孤帆匹馬入幽燕。書生合有憂時淚,指點殘烽在眼前。
舊書迢遰謝相過,何日重來共晤歌。籠鶴不飛茅屋靜,西湖十里月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