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茂山謁五祖
西來五葉法初南,遺蛻千秋尚在龕。心到空時真不二,教從歸處更無三。山前香霧長疑雨,林里幽花并是曇。京洛悠悠成底事,何如此地一皈參。
捫蘿散步拾階登,路轉山庭始見僧。龍去尚留聽偈石,臺荒空長護經藤。雨聲半入山泉瀉,霧氣潛消海日升。行役沖炎真火宅,登臨聊此濯清冰。
西來五葉法初南,遺蛻千秋尚在龕。心到空時真不二,教從歸處更無三。山前香霧長疑雨,林里幽花并是曇。京洛悠悠成底事,何如此地一皈參。
捫蘿散步拾階登,路轉山庭始見僧。龍去尚留聽偈石,臺荒空長護經藤。雨聲半入山泉瀉,霧氣潛消海日升。行役沖炎真火宅,登臨聊此濯清冰。
達摩祖師西來,禪宗五葉之法初傳南方,祖師的遺骨歷經千年仍在佛龕之中。內心達到空明境界時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門,教義歸處再無其他歧途。山前香霧彌漫,常常讓人誤以為是細雨,林里清幽的花朵都是曇花。在京洛之地忙忙碌碌又成就了什么事呢,哪比得上在此地虔誠皈依參拜。攀著藤蘿漫步,沿著臺階攀登,道路轉彎到了山間庭院才見到僧人。神龍離去還留下聽偈的石頭,高臺荒蕪只長著護經的藤蔓。雨聲一半融入山泉傾瀉而下,霧氣悄然消散,海上紅日升起。旅途奔波在炎炎夏日中如同身處火宅,登臨此地姑且用這清涼來洗滌身心。
西來五葉:指達摩祖師西來中國,禪宗發展出五家宗派。
遺蛻:指祖師的遺骨。
龕:佛龕。
不二:佛教術語,指真如理體,沒有彼此、內外、自他等差別。
曇:曇花,佛教中象征祥瑞。
京洛:指京城洛陽,這里泛指繁華都市。
皈參:皈依參拜。
捫蘿:攀著藤蘿。
偈:佛經中的唱詞。
行役:指因公務或旅行而在外奔波。
火宅:佛教用語,比喻充滿煩惱痛苦的塵世。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世俗事務中感到疲憊,在游歷馮茂山五祖寺時,被佛門的清凈和佛法的深邃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禪宗佛法的向往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景色描寫與哲理表達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廣,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佛教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倦侶旗林,浮生翳葉,依然入夏吟身好。總為當年齊女,宮怨難銷。說無聊。閣閣蛙爭,營營蠅集,早秋信息憑誰報。咽徵吟商,曲曲高處琴調。盡逍遙。隔道蟲天,也留得、殘聲搖曳,料難雪唱云酬,生愁仗馬同嘲。土風操。尚幺弦張起,自訴南冠心事,幾番蛩絮,幾度螳驚,漫怪牢騷。
芙蓉開過雨初晴。曲池平。畫橋橫。耿耿銀河,遙下蘸空明。一舸吳松歸未得,聊共住,小蓬瀛。問君何事引前旌。趣歸程。背高城。魚鳥三年,誰道總無情。試遣他年歌此曲,應尚記,別時聲。
鄒陳二子皆好游,一往通天十日留。候之來歸久不至,我亦乘興聊尋幽。巖扉日出云氣浮,二子晞發登巖頭。谷轉始聞人語響,蒼壁杳杳長林秋。嗒然坐我亦忘去,人生得休且復休。采芝共約陽明麓,白首無慚黃綺儔。
風起云飛,蘭舟競入橫塘住。惱人何處。隔岸花籬霧。一水盈盈,難送凌波步。空相覷。正如牛女。隔斷銀河路。
古寺蕭清汝水湄,寓公仍有庾征西。機輪宛轉春寒硙,浮線縈紆漾小溪。入定僧閒多卻掃,深春人去自成蹊。一杯相屬知何日,成事因須共到齊。
樞君有美子,酷愛柳柳州。作詩陋元白,欲擬晉魏儔。情知鸞鳳穴,不宿燕雀流。簡編正在目,冠冕奚足憂。傳家一經力,造物行見酬。江蘺與辟芷,終當薦靈修。
剪刀知漢篆,符刻是秦書。磨礪形模小,雕鎪字畫疏。絕憐新制巧,豈識古文馀。印白纖痕滅,涵朱淡色除。售求增貴重,貽贈感勤渠。素璞剜難就,黃金鑄不如。傳家稱舊物,好古屬貧居。經史煩明證,篇章任卷舒。牙簽標李泌,藻翰記盧琚。攜貢玉堂署,相隨賦子虛。
吾子仍多病,何人共解顏。水聲和藥臼,春色閉松關。積雨連三月,懷人劇萬山。同游況零落,浩蕩可追攀。
廣平舊作梅花賦,鐵石心腸嫵媚辭。高士巖前清賞足,月明竹外寫橫枝。
三縣圜扉闃,全閩道院傳。夜濤慳夢寐,晡食厭腥膻。家塾儒風舊,牢盆利孔偏。塵埃如拂得,定作海鄉仙。
太華峰頭十丈蓮。春風種種錦城邊。只緣仙馭來人世,要作鰲頭看上元。添寶篆,注金船,曲眉環繞侍歌筵。呼童快秣朝天馬,后夜端門月正圓。
居千卿者三,至九卿者四。不博牛背眠,咸酸信殊嗜。
雨霽眾山秀,孤云散奇姿。念知朱明始,愛此午景遲。居閑敢自逸,隱幾玩文詞。蕭蕭林風來,亂我書與詩。身僻幸無患,官閑詎辭卑。逍遙漉酒翁,千載與為期。
銀濤無際卷蓬瀛。落霞明。暮云平。曾見青鸞、紫鳳下層城。二十五弦彈不盡,空感慨,惜馀情。蒼梧煙水斷歸程。卷霓旌。為誰迎。空有千行,流淚寄幽貞。舞罷魚龍云海晚,千古恨,入江聲。
咨爾漢黎,均是一民。鄙夷不訓,夫豈其真。怨憤劫質,尋戈相因。欺謾莫訴,曲自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