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登雪竇 錦鏡
池面溶溶水照空,
春風花影落青銅。
倚欄擬作機頭看,
已墮阿師圈中。
池面溶溶水照空,
春風花影落青銅。
倚欄擬作機頭看,
已墮阿師圈中。
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水倒映著天空,春風中花朵的影子落在如青銅鏡般的水面上。我倚靠著欄桿,打算像看織布機的機頭那樣欣賞這美景,卻不知不覺陷入了高僧設下的禪機之中。
溶溶:水流動的樣子,這里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青銅:指青銅鏡,這里比喻平靜的水面。
擬:打算。
阿師:對高僧的尊稱。
圈:禪機、圈套
此詩創作于壬戌年,作者登上雪竇錦鏡處。雪竇山是佛教名山,當時佛教文化盛行,詩人在此游覽,受到周圍環境和禪意氛圍的影響,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抒情,通過描繪春日池塘美景,展現出自然之美與禪意的融合。其特點是景中含禪,以清新的語言傳達深刻的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宋代詩詞與禪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
海風吹上一天秋,獨臥扁舟自在流。傾盡酒壺人已醉,卻橫長笛荻花洲。
垂弧門左當今日。恰過了、元宵六夕。喜妙齡秀發步蟾宮,信富貴、榮華莫敵。紀年甲子才三七。即翰苑、從容西掖。便從茲、談笑覓封侯,更管取、壽延千億。
明卿起南服,束發嫻聲詩。一麾守嶺海,三黜行羅施。飛書問供奉,鍊句追拾遺。誰能竭大海,盡出珊瑚枝。
逝波不可回,白鳥不可馴。古人成感慨,今人猶古人。
煙草六朝夢,鶯花三月游。秦淮風雨夜,楚客別離愁。
琉璃滑處玉花飛。濺珠璣。噴霏微。誰遣銀河,一派九天垂。昨夜白虹來澗飲,留不去,許多時。幽人獨坐石嵚崎。賞清奇。濯漣漪。不怕深沈,潭底有蛟螭。澒洞但聞金石奏,猿鳥樂,共忘歸。
與君相見即相歡,況值芳春感二難。尊酒且邀花底醉,流年不用鏡中看。江頭草色侵衣袂,雨后鶯聲滿石欄。世事悠悠祇如此,出門何處可彈冠。
九門插天開,萬馬先朝屯。舉鞭紅塵中,相見不得言。夜走清虛宿,扣門驚鵲翻。君家汾陽家,永巷車雷奔。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相逢開月閣,畫檐低金盆。至今夢中語,猶舉燈前樽。阿戎修玉牒,未憚筆削煩。君歸助獻納,坐繼岑與溫。我客二子間,不復尋諸孫。
喪我焉知質在亡,空教白日照倉皇。遭逢殊異謀中絕,魂魄何之氣自強。怪事有時書咄咄,殘春不奈送堂堂。關張無命腸堪斷,頓足喑嗚淚幾行。
陶翁昔好菊,荒徑不暇鋤。素琴初無弦,名酒亦屢虛。雖有二三子,薪水不讀書。凄涼千載下,高名將焉如。不如鬼谷洞,鄭子樂有馀。種菊以為田,田中更為廬。善藥不二價,詠觴送居諸。有子揮五弦,涼風在庭除。時來青田鶴,亦出濠梁魚。昨者游京師,侯門曳華裾。捧檄忽一喜,翩然告歸與。芳蒲采甘露,玉漿釀清醑。老父坐堂上,稚子具籃輿。晨游南山陲,暮濯清水渠。席閒撫猗蘭,房中詠《關雎》。以此得高壽,何必南陽居。
空山誰可閒來往,自種梅花伴月明。小筑便為身后計,此奇千古未忘情。
病起南樓日,云隨雨到時。擁裘眠未穩,沽酒醉相宜。采菊陶元亮,焦桐鐘子期。相看增意氣,那忍暫分離。
巨鰲山更在頭上,驪龍珠猶寄頷邊。何似一身千萬善,流行充滿地中泉。
金門避世意何如,又見賓筵祝哽初。自昔清言稱衛壁,人今載酒訪陶廬。海壖耆舊應添籍,江左風流事可書。恰羨黃花青女節,紛敷蘭玉映庭除。
名父由來產哲兒,一門忠孝藹芳菲。自從藩府馳朱轂,久缺庭闈戲綵衣。兵筦少淹當遂相,樊川已得未容歸。魯公居外周公內,清夜相思魂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