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同方神生登烏石園亭
石門蘿薜絕纖埃,幽客春逢破碧苔。
不信人間通紫府,豈知仙夢到瑤臺。
疏林寂響窺饑鼠,斜照無聲見落梅。
用向花前拼一醉,紅塵牽去幾重來。
石門蘿薜絕纖埃,幽客春逢破碧苔。
不信人間通紫府,豈知仙夢到瑤臺。
疏林寂響窺饑鼠,斜照無聲見落梅。
用向花前拼一醉,紅塵牽去幾重來。
石門邊的藤蘿薜荔一塵不染,春天里,高雅的客人踏破碧綠的青苔而來。不相信人間能通往神仙居住的紫府,哪里知道仙夢能到瑤臺之上。稀疏樹林里寂靜中能窺見饑餓的老鼠,夕陽默默照著可見飄落的梅花。本想在花前盡情一醉,可塵世的羈絆又將人牽扯了回去,這羈絆不知有多少重啊。
石門:此處指烏石園亭處的石門。蘿薜:泛指藤蘿類植物。纖埃:細微的灰塵。
幽客:高雅的客人。破碧苔:指客人到來,腳步踏破了青苔。
紫府:道教稱仙人居住的地方。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疏林:稀疏的樹林。窺:暗中察看。
紅塵:指人間俗世。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游覽烏石園亭時,被此地清幽的環(huán)境所吸引,仿佛置身仙境,由此聯想到人間與仙境的不同,又感慨自己仍受塵世的牽絆,從而創(chuàng)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清幽仙境的向往和對塵世的無奈。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作風格。
關塞云西路,僧廬左右開。過巖逢石坐,尋水到源回。天籟吟松塢,云腴溢茗杯。宮城才十里,導騎莫相催。
湛輩而今豈有知,滔滔江漢定何時。無邊落日丹楓外,有客來看墮淚碑。
往來關吏識,景物憶三年。榮利應何有,行藏信自然。馬頭沖毒熱,徒馭飽風煙。計日鄉(xiāng)園道,秋風鱸鲙邊。
蟠桃一綻歲三千,仙傳荒唐未必然。何似此花留巧石,有開無落更長年。武陵溪畔古桃源,洞合空勞記往還。晉代漁郎心不轉,隨花化石在人間。
吾衰已分老滄洲,念子因人作遠游。吳墅鶯花三月賞,楚江煙樹一帆愁。高情久欲參云岳,浪跡何妨逐海鷗。聞說買山將卜隱,大都不用有心求。
萬壑千巖,怪藤杖、白云高擁。看老樹、槎枒枯木,層層鑿空。修養(yǎng)惟藏狐豹跡,往來只有神仙種。忽峰腰、夜笑數聲猿,山靈動。丹嶂外,寒泉涌。巫峽下,羈愁重。有愁人聽到,寸心澒洞。桓笛三吹無奈恨,祖鞭一舞難為勇。到耳中、聽得最分明,朝天聳。
遙遙山囿井泉傍,花氣蜂翻蝶作狂。一陣晚風相著莫,剩題幽句未全亡。
斗室息微軀,店大圍群仆。凍雨凄風行路難,且攤黃卷從吾欲。
怪石嶄巖勢欲摧,洞門無鎖晝常開。此心不合神明者,到此應知懶入來。
千畝香風散稻花,只輸租賦更無他。任教金勒纖離好,不似藤蓑觳觫嘉。學稼者曾聞圣道,明農人豈外官家。少年也有犁鋤趣,況復如今兩鬢華。
寶鴨被重薰,茉莉香先透。兩兩鴛鴦宿碧紗,私語人知否。夜雨裊殘燈,朝露沾羅袖。怪煞開奩促曉妝,好夢濃如酒。晨起火云生,棋罷珠簾午。暗送墻頭夜合香,粉蝶雙飛去。汗滴透羅衣,手倦揮紈素。乍喜風來似故人,幾點榴花雨。
憶昔同堂勉圣賢,正當國難慨滄田;桃源有路君知避,博浪無椎我欲顛。臥雪山中堅晚節(jié),揚波海上怒沖天。赤松游在安劉后,郭、李功名史并傳。
解纓復褐,辭朝歸藪。門不容軒,宅不盈畝。茂草籠庭,滋蘭拂牖。撫我子侄,攜我親友。茹彼園蔬,飲此春酒。開欞攸瞻,坐對川阜。心焉孰托,托心非有。素構易抱,玄根難朽。即之匪遠,可以長久。
又去吳淞作海行,萬流回首只凄清。檣燈倒照鮫人出,天幕低張魚火明。遠客一舟同契闊,歸航三日過零丁。逢山便就帆師問,不報東南近有兵。
啼鴂聲中,春光化成春夢。問東君、仗誰詩送。燕憐晴,鶯愛暖,一窗芳哄。奈匆匆、催他柳綿狂縱。輕羅扇小,桐花又飛么鳳。記寒吟、沁梅霜凍。古今□,人易老,莫閑雙鞚。尚堪游、荼粉云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