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五首 其二十二
說如建瓴,
坐如山岳。
就下平高,
咬牙爆爆。
說如建瓴,
坐如山岳。
就下平高,
咬牙爆爆。
言說如同高屋建瓴般流暢,坐定好似山岳般沉穩。使低下的變得平坦,讓高聳的趨于平緩,咬牙切齒、情緒激動。
建瓴:高屋建瓴,在高屋頂上把水瓶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形勢。
山岳:高大的山。
就下平高:使低的變得平,使高的變得平。
爆爆:形容咬牙切齒、情緒激動的樣子。
偈頌是佛教僧人的唱誦之詞,這首偈頌創作背景可能與佛教的修行、講法場景相關。在佛教的修行過程中,需要堅定的意志和清晰的表達,此偈頌或許是僧人在教導、開示時所創作,以傳達一種修行的態度和精神。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強調言說和坐定所應有的狀態,展現出堅定、果決的精神。其特點是意象鮮明、語言簡潔。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和教義,具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價值。
詩史高吟日百回,千秋詞客竟能哀。一山薇蕨前朝去,大地龍蛇滿眼來。漫把壯心雄劍動,且欣華發布衣魁。勺園有弟今衰禿,空醉荒亭萬葉堆。
兩岸千千萬萬峰,看來冷白復寒紅。人言雪嶺非銀嶺,三日晴光曬不融。日開五色暖征裘,雪滿群山爽病眸。道是詩人窮到骨,暖邊爽里放蘭舟。只愁灘淺閣行舟,到得江深又不流。水鳥避人飛不徹,看他沒去看他浮。際晚江風刮面來,曉寒已去卻重回。也知青女嫁滕六,巽二何須強作媒。
郎作十里行,儂作九里送。拔儂頭上釵,與郎資路用。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
春夢三更雁影邊,香泥一尺馬蹄前。難將灰酒灌新愛,只有香囊報可憐。深院料應花似霰,長門愁鎖日如年。憑誰對卻閑桃李,說與悲歡石上緣。
柴扉終日掩,苔徑少人過。中夜涼風發,空階落葉多。感時休浩嘆,對酒且高歌。百歲浮生計,渾如一擲梭。
龍攴古城連大磧,黃云茫茫沙草白。城頭老人七十馀,云是都護西征之所沒。忽逢使者從東來,觀者滿城麾不開。老人獨向馬前泣,為問長安來幾日。長安消息寧盡聞,天子想是開元孫。關山不改舊時月,兒孫尚憶先朝恩。嗚呼來時今老矣,夢飛夜夜交河水。天兵何日下玉關,擬斬蕃酋報天子。但令房杜姚宋廊廟間,不用甲兵天下安。
不須惆悵對天涯,慣向寒林聽暮鴉。歌舞又移三峽地,輕煙散入五侯家。鬼城網竄小烏賊,法外潮狂大白鯊。報到閻皇堪大任,官封吸血坐高衙。
葉下梧桐滿路遮,相逢相別似流沙,浮生長在此人涯。漫送韶華和水去,只須送汝上歸車,何人更送我還家。小徑縈千落,霜風吼四圍。翁真老矣澀蒼皮,細拂苔痕尺厚認韁羈。事往翻如夢,吾來不必悲。悲翁夜夜向江垂,聽取驚濤萬折瀉奔蹄。
山館蕭條客到稀,幽人閒暇坐披衣。日長燕子丁寧語,風靜楊花自在飛。
石磴縈回疋馬遲,日高同拜大賢祠。國嚴黨禁雖堪慟,天祐斯文豈便衰。匯澤波分天勢遠,匡廬峰接斗光比。小齋醉臥東風里,勝事頻吹入夢思。
種性還如賦苦筍,趣味一似傳冰壺。持此問梅翻絕倒,荔支瑤柱有同無。
春到江南更好看,手提譚麈拂南冠。一庭雪水清如許,石鼎誰烹小鳳團。
結發治詩書,交情瀝肺肝。十年事熊膽,何止千馀丸。文字挾飛霜,千頃躍波瀾。白發禿似冢,青云路轉艱。舉網珊瑚易,投珠明月難。閑情寄魚鳥,小筑避暄寒。過雨常移竹,當窗學種蘭。興來摹柳字,愁至裂囚冠。蹶足憐騏驥,沖天羨鳳鸞。愿借扶搖力,為君送羽翰。
月照芭蕉葉上明,小闌干外竹林清。一襟風露涼如洗,似有新秋在戶庭。
密云山頂生,我在云中行。白石扣牛角,黃鸝飛玉京。乖厓瘦霜行,齊云絢朱楹。飛泉斷復續,峻坂陂半平。愁云暗越山,朔風吹楚城。乳鴉古木棲,水鳥寒塘鳴。紅顏嘆落落,白發悲惺惺。徘徊歲將暮,惆悵衣未更。策驢入長沙,折腰懸青萍。半生歷江山,隨處詢姓名。蠛蠓人所惜,鷦鷯分何爭。臨風發長嘆,聊以白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