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子邀同家兄子側及諸君豐臺看芍藥晚過祖氏園亭 其三
沾濕春衣更不嫌,
花枝婭姹雨廉纖。
鬢絲禪榻心情改,
閑看兒郎插帽檐。
沾濕春衣更不嫌,
花枝婭姹雨廉纖。
鬢絲禪榻心情改,
閑看兒郎插帽檐。
被春雨沾濕了春衣也毫不嫌棄,嬌艷的花枝在細密的春雨中搖曳。我心境已變,不再有往日的情懷,只是悠閑地看著年輕小伙子們把芍藥花插在帽檐上。
婭姹(yà chà):形容花枝嬌美。
廉纖:形容雨細微的樣子。
鬢絲禪榻:出自杜牧《題禪院》“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指年老而心境淡泊。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詩人應曹正子邀請,和兄長等人去豐臺觀賞芍藥,晚上路過祖氏園亭時所作。當時詩人可能已步入晚年,心境有所變化。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心境轉變后的生活狀態。其特點是情感細膩,借景與人事表達心境。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生活情趣與情感表達。
鸞鏡無由照,蛾眉豈忍看。
不知愁發換,空見隱龍蟠。
那愜紅顏改,偏傷白日殘。
今朝窺玉匣,雙淚落闌干。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
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
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
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白發已過半,無心離此溪。
病嘗山藥徧,貧起草堂低。
為月窗從破,因詩壁重泥。
近來常夜坐,寂莫與僧齊。
巧繡雙飛鳳,朝朝伴下帷。
春花那見照,暮色已頻欺。
欲卷思君處,將啼裛淚時。
何年征戍客,傳語報佳期。
相知皆是舊,每恨獨游頻。
幸此同芳夕,寧辭倒醉身。
燈光遙映燭,萼粉暗飄茵。
明月分歸騎,重來更幾春。
萬里無人見,眾情難與論。
思君常入夢,同鵲屢驚魂。
孤寢紅羅帳,雙啼玉筯痕。
妾心甘自保,豈復暫忘恩。
樹下孤石坐,草間微有霜。
同人不同北,云鳥自南翔。
迢遰夜山色,清泠泉月光。
西風耿離抱,江海遙相望。
去去邊城騎,愁眠掩夜閨。
披衣窺落月,拭淚待鳴雞。
不憤連年別,那看長夜啼。
功成應自恨,早晚發遼西。
暗中蛛網織,歷亂綺窗前。
萬里終無信,一條徒自懸。
分從珠露滴,愁見隟風牽。
妾意何聊賴,看看劇斷弦。
霜晚復秋殘,樓明近遠山。
滿壺邀我醉,一榻為僧閑。
樹簇孤汀眇,帆欹積浪間。
從容更南望,殊欲外人寰。
春至今朝燕,花時伴獨啼。
飛斜珠箔隔,語近畫梁低。
帷卷閑窺戶,床空暗落泥。
誰能長對此,雙去復雙棲。
縮地周游不計程,古今應只有先生。
已同化鶴臨華表,又見驂龍向玉清。
蘿磴靜攀云共過,雪壇當醮月孤明。
無因相逐朝天帝,空羨煙霞得送迎。
詩家本多感,況值廣陵春。
暖駐含窗日,香余醉袖塵。
浮名皆有分,一笑最關身。
自此容依托,清才兩故人。
金甲耀兜鍪,黃金拂紫騮。
叛羌旗下戮,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關河磧氣秋。
箭瘡殊未合,更遣擊蘭州。
提筐紅葉下,度日采蘼蕪。
掬翠香盈袖,看花憶故夫。
葉齊誰復見,風暖恨偏孤。
一被春光累,容顏與昔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