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橋亭
東溪西溪雙合流,
鳧鳥鷗鳥相和鳴。
斯景逼人描不得,
滄浪一曲浣塵纓。
東溪西溪雙合流,
鳧鳥鷗鳥相和鳴。
斯景逼人描不得,
滄浪一曲浣塵纓。
東溪和西溪的溪水匯合在一起流淌,野鴨和鷗鳥相互應和著鳴叫。這樣的美景讓人難以描繪出來,我真想唱一曲《滄浪歌》來洗滌塵世的煩惱。
雙合流:兩條溪水匯合在一起流淌。
鳧鳥:野鴨。
相和鳴:相互應和鳴叫。
斯景:這樣的景色。
滄浪一曲:《滄浪歌》,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句,此處有遠離塵世之意。
浣塵纓:洗滌塵世的煩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推測詩人在游覽雙溪橋亭時,被眼前自然和諧的美景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存在一些紛擾,詩人借此表達對寧靜自然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雙溪橋亭周邊的自然美景,突出其寧靜和諧的特點。以景寄情,體現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的超脫。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感受和詩意表達。
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舉頭惟見月,何處是長安。
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
晚游臨碧殿,日上望春亭。芳樹羅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風前調玉管,花下簇金羈。
閶闔春風起,蓬萊雪水消。相將折楊柳,爭取最長條。
有獸維貍兮我夢得之,
其身孔明兮而頭不知。
吉兇何為兮覺坐而思,
巫咸上天兮識者其誰。
華屋重翠幄,綺席雕象床。
遠漏微更疏,薄衾中夜涼。
爐氳暗裴回,寒燈背斜光。
妍姿結宵態,寢臂幽夢長。
宛轉復宛轉,憶憶更未央。
有虞夫人哭虞后,淑女何事又傷離。
竹上淚跡生不盡,三湘測測流急綠,秋夜露寒蜀帝飛。
楓林月斜楚臣宿,終疑既遠雙悄悄,蒼梧舊云豈難召,老猿心寒不可嘯。
目眄眄兮意蹉跎,魂騰騰兮驚秋波。
曲一盡兮憶再奏。
重重作閨清旦??,
兩耳深聲長不徹。
深宮坐愁百年身,
故鄉不歸誰共穴,
石上作蒲蒲九節。
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秦娥蓋湘水。
蠻娘吟弄滿寒空,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嬴女去秦宮,瓊簫生碧空。鳳臺閉煙霧,鸞吹飄天風。
復聞周太子,亦遇浮丘公。叢簧發仙弄,輕舉紫霞中。
濁世不久住,清都路何窮。一去霄漢上,世人那得逢。
洞庭波起兮鴻雁翔,風瑟瑟兮野蒼蒼。
浮云卷靄,明月流光。
荊南兮趙北,碣石兮瀟湘。
澄清規于萬里,照離思于千行。
橫桂枝于西第,試登高而極目,莫不變而回腸。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復愁。
窅藹羅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來北渚,捐玦在芳洲。
曲江絲柳變煙條,寒骨冰隨暖氣銷。才見春光生綺陌,已聞清樂動云韶。
經過柳陌與桃蹊,尋逐風光著處迷。鳥度時時沖絮起,花繁袞袞壓枝低。
楓葉下秋渚,二妃愁渡湘。
疑山空杳藹,何處望君王。
日落水云里,油油心自傷。
帝子不可見,秋風來暮思。
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鳶飛杳杳青云里,鳶鳴蕭蕭風四起。
旗尾飄揚勢漸高,游鶤翔雁出其下,慶云清景相回旋。
忽聞饑烏一噪聚,畏人避犬投高處,俯啄無聲猶屢顧。
青鳥自愛玉山禾,游童挾彈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
天生眾禽各有類
朝陽隴東泛暖景,雙啄雙飛雙顧影。
朱冠錦襦聊日整,雄飛在草雌在田,衷腸結憤氣呵天。
圣人在上心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