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呈所知
競愛松筠翠,皆憐桃李芳。
如求濟世廣,桑柘愿商量。
競愛松筠翠,皆憐桃李芳。
如求濟世廣,桑柘愿商量。
大家都喜愛松竹的青翠,都憐惜桃李的芬芳。如果想廣泛地救濟世人,希望能考慮一下種桑柘。
松筠:松和竹,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
桃李:桃花和李花,常比喻所栽培的后輩或所教的學生。
濟世:救濟世人。
桑柘:桑木與柘木,種桑養蠶是古代重要的經濟活動,可解決民生問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求表面美好、浮華,而忽視實際民生問題的風氣,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務實濟世。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表達觀點。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詩人關注社會、務實的創作態度。
登山撥去幾重云,巴蜀蒼茫此界分。絕頂猶存唐氣象,廟堂松柏共氤氳。
銜書授箓也休論,棲宿猶堪傍市門。何事空村來啄粟,可知挾彈有王孫。
往日江梅發,巾車數數來。自今花索笑,不復共銜杯。常棣春來減,人如折腳鐺。倚欄思舊事,老眼淚縱橫。
蕭蕭暗葉鳴秋雨,淅淅窗風戰客燈。世味飽諳心已老,不煩潘鬢強侵陵。
緋袍牙帶鞠躬迎,認得風騷舊長卿。莫似江南韓老子,教他炷艾待門生。
卻要因循簟未鋪,鸚哥傳道畫堂呼。風光瞥去銷魂在,贏得驚心也勝無。
戢戢紅葩靜,亭亭翠幄深。可希金玉譽,恨是未虛心。
明月年年十二圓。書名十二亦年年。日日年年忙筆硯。無倦。年年心跡付云箋。多少狂情常入夢。誰共。良朋與我共游天。回顧茫茫迷所在。無奈。追尋再上探星船。
儒林原自遜朱程,真宰何嘗有定名。偶聚千花薰塔石,曾聞一偈悟神鸚。每思岳麓終難繼,自入熊山不可迎。酷似報知求劍者,刻舟留畫記云旌。
飲犢于上流,洗耳猶為污。采薇而食之,西山乃周土。昔賢立人極,以作狂瀾柱。制行豈不高,厥躬亦云苦。何如扶犁翁,日以牛為伍。睅目皤其腹,不聞復不睹。采山而飲河,安問今與古。
廣廈須增千萬間,普令寒士盡歡顏。少陵自處知何所,低小茅檐燕往還。
共憐秋氣迫,颯雨薦新涼。逸興池邊墨,清言竹下觴。棲烏鳴漢影,別鶴葉庭霜。韋杜尋常會,壺尊遂一堂。
嬋娟王母,謝此下土。因息昆墟,口飲甘露。云我三島,二龍乘去。長嘯碧虛,肅肅閑住。紫芝初芳,瑤草又歇。生者可哀,日景易沒。徒見桃李,若木隔絕。古圣賢儒,人久澌滅。扙鋅揮旌,金銷刃?。晞視百年,目光終竭。以種以植,禾為蝗齧。
琴瑟幾杖柴門幽,請公一來開我愁。夜如何其初促膝,歲云莫矣增離憂。飄零已是滄浪客,角壯翻同麋鹿游。走覓南鄰愛酒伴,江花未盡會江樓。
何人刻石在崖端,筆意縱橫瘦且寒。歷盡劫波文脈在,后來只合仰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