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雜詩九十首 其十二
吾年踰七十,真欲愿春遲。
豈謂上元過,適丁多雨時。
韶華荏苒半,清明旦夕期。
流鶯與蜂蝶,冷落殊未知。
吾年踰七十,真欲愿春遲。
豈謂上元過,適丁多雨時。
韶華荏苒半,清明旦夕期。
流鶯與蜂蝶,冷落殊未知。
我已年過七十,真希望春天能來得慢些。哪里料到上元節過后,正趕上多雨時節。美好的春光已悄然過去一半,清明佳節轉眼就到。黃鶯、蜜蜂和蝴蝶,卻還渾然不知自己正被冷落。
踰:同“逾”,超過。
上元:指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
適丁:正趕上。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荏苒:時光漸漸過去。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時間短。
作者年過七十,人生已至暮年。在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后,面對時光的流逝更為敏感。上元節后多雨的暮春景象,觸動了他內心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匆匆、春光易逝。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平實的語言描繪暮春之景來抒發內心感慨。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暮年的心境。
寒食園林載酒,暖風簾幕啼鶯。高閣一回欹枕,小樓何處吹笙。
東平山路石鉤連,百里荒涼盡廢阡。古廟門前留碧樹,行人雪地裹紅氈。天無半日溫晴意,人定三冬去住緣。卻比梅花寒徹骨,飄搖輕薄客心前。
長洲水冷樹籠煙,江畔猶停舊艦船。曾是英雄云集處,臨風無語想當年。
小雨班班濕畫欄,一番重做杏花寒。春衫拈起還慵著,卻憶天涯客袂單。
千林黃葉總飛霜,寂歷疏梅未肯妝。誰信輪囷臥山木,心知九地有微陽。
幾日秣陵住,扁舟東復東。濃云千樹合,驟雨一江空。往事隨流水,吾生類轉蓬。相逢湖海客,鄉語盡難通。
高曾遺矩未云遙,三百年來德愈昭。遂有使星臨粵嶠,重將文體振興朝。千金呂覽誰增損,一閣藜燈久寂寥。竊記兒童時諷詠,山中如得聽簫韶。
為園恨不息深深,搖落猶馀半畝陰。雪里芭蕉偏可畫,柯亭椽竹有遺音。蹁躚好為舒長袖,慷慨憑誰折寸心。一自詩箋才鬼哭,風檣陣馬等如林。
黃龍月夜弄明珠,云母溪流石汞馀。赤腳野人垂地發,自云曾奉紫霞裾。
云嵐已是屬閒身,高下青崖日幾巡。看盡德山好煙水,只緣不是武陵人。
山好水亦珍,清切甘如醴。朱干待方空,玉壁見深底。勿為先渴憂,嚴扃有時啟。
功高位久。甘居第二提琴手。右臂平胸。世界風云托手中。鞠躬盡瘁。多賴補天天不墜。遺志誰承。寒食花環盼小平。
泠泠云外泉,的的巖光入。靜若仙鑒開,寒疑玉龍蟄。時應下鹿群,跡印青苔濕。
風急何辭上閣難,且來共住玉京班。一蓑已得詩中畫,萬疊休傳海外山。未放微陽穿日腳,少留清影在窗間。莫嗔愛入西湖社,夫子龍鱗正許攀。
脫跡空門,致身臺鉉。大計密謀,忠勤不倦。灤京崇崇,王氣所鐘。定鼎宅中,召公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