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聶瑯圃茂才登粵秀山山響樓步壁間賓谷方伯原韻
南交鎮層巘,杰閣倚云開。
海日半山雨,松風一壑雷。
新收平寇略,誰識濟川才。
橫浦樓船下,荒林舊筑臺。
南交鎮層巘,杰閣倚云開。
海日半山雨,松風一壑雷。
新收平寇略,誰識濟川才。
橫浦樓船下,荒林舊筑臺。
南方邊境鎮守著層層山巒,高聳的樓閣依著云霧敞開。海上日出時半山還下著雨,松間風聲如同一壑的雷鳴。剛剛有平定賊寇的謀略,可誰能識別出濟世的人才。當年樓船從橫浦順流而下,如今荒林里還留存著舊時筑的高臺。
南交:南方邊境。
層巘(yǎn):層層山巒。
杰閣:高聳的樓閣。
濟川才:濟世的人才。
橫浦:古地名。
樓船:古代戰船。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南方邊境有戰事相關。詩人登上粵秀山山響樓,看到自然景觀,聯想到當下的平寇之事和歷史上的軍事行動,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賊寇侵擾等問題,詩人期盼有濟世之才來平定局面。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和歷史遺跡表達對時局的關注和對人才的渴望。其特點是意境雄渾,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但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文學創作的功力。
僻性愛古物,終歲求不獲。
昨朝得古硯,黃河灘之側。
念此黃河中,應有昔人宅。
宅亦作流水,斯硯未變易。
波瀾所激觸,背面生罅隙。
質狀樸且丑,今人作不得。
捧持且驚嘆,不敢施筆墨。
或恐先圣人,嘗用修六籍。
置之潔凈室,一日三磨拭。
大喜豪貴嫌,久長得保惜。
生靈蘇息到元和,上將功成自執戈。
煙霧掃開尊北岳,
從此四方無一事,朝朝雨露是恩波。
一辭山舍廢躬耕,
無事悠悠住帝城。
為客衣裳多不穩,
卻出關東悲復喜,
歸尋弟妹別仁兄。
真珠為土玉為塵,未識遙聞鼻亦辛。
天上還應收至寶,見說忘情唯有酒,夕陽對酒更傷神。
將軍作鎮古汧洲,水膩山春節氣柔。清夜滿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
箭利弓調四鎮兵,蕃人不敢近東行。沿邊千里渾無事,唯見平安火入城。
衰病近來行少力,光公乞我百齡藤。
閑來杖此向何處,過水緣山只訪僧。
無生深旨誠難解,
唯是師言得正真。
遠近持齋來諦聽,
酒坊魚市盡無人。
服儒師道旨,糲食臥中林。
誰識先生事,無身是本心。
空山流水遠,故國白云深。
日夕誰來哭,唯應猿鳥吟。
時人嫌古畫,倚壁不曾收。
露滴膠山斷,風吹絹海秋。
殘雪飛屋里,片水落床頭。
尚勝凡花鳥,君能補綴不。
白日西邊沒,滄波東去流。名雖千古在,身已一生休。豈料文章遠,那知瑞草秋。曾聞有書劍,應是別人收。
杳杳黃泉下,嗟君向此行。有名傳后世,無子過今生。新墓松三尺,空階月二更。從今舊詩卷,人覓寫應爭。
垂拱開成化,愔愔雅樂全。千官方就日,四海忽無天。堯舜非傳子,殷周但卜年。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
代以無為理,車書萬國同。繼兄還付弟,授圣悉推公。云霧疑無日,笳簫別起風。金莖難復見,寒露落空中。
龍歸攀不得,髯在侍臣邊。徹奠新阡起,登山吉從全。關河佳氣散,夷夏哭聲連。寂寞玄宮閉,朝昏千萬年。
枉為鄉里舉,射鵠藝渾疏。
歸路羞人問,春城賃舍居。
閉門辭雜客,開篋讀生書。
以此投知己,還因勝自余。
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
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入門石徑半高低,
閑處無非是藥畦。
致得仙禽無去意,
花間舞罷洞中棲。
親戚多離散,三年獨在城。
貧居深穩臥,晚學愛閑名。
小弟有書至,異鄉無地行。
悲歡相并起,何處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