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中書韓舍人
丹墀朝退后,靜院即冥搜。
盡日卷簾坐,前峰當檻秋。
烹茶留野客,展畫看滄洲。
見說東林夜,尋常秉燭游。
丹墀朝退后,靜院即冥搜。
盡日卷簾坐,前峰當檻秋。
烹茶留野客,展畫看滄洲。
見說東林夜,尋常秉燭游。
在朝廷朝拜退下后,就到安靜的庭院中潛心思索。整日卷起簾子坐著,門前山峰已迎來了秋天。煮茶招待山野客人,展開畫卷欣賞那如畫的水鄉。聽說在東林寺的夜晚,您常常秉燭游玩。
丹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這里指朝廷。
冥搜:深入思索、探尋。
檻:欄桿。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住之地。
東林:一般指東林寺。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中書韓舍人是在中書省任職的官員,詩人可能是為了表達對韓舍人生活狀態的欣賞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文人之間有一定的交流氛圍。
此詩主旨是贊美韓舍人的閑適高雅生活。特點是通過日常細節描寫展現生活場景。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創作風格。
城外高人宅,池開巽水傍。晴波漾春碧,芳芷發幽香。燠日舒楊柳,薰風醉海棠。月華流畫閣,花氣襲冠裳。蒲茁齊如剪,荷開艷若妝。樹陰連岸暗,水色映天光。雨細魚群戲,風微燕并翔。日長無一事,林下任徜徉。
斧鉞煌煌出九天,旌旗千里照山川。桓桓武士排山岳,爭道從龍近日邊。
民力東南亦已微,頻年榷采事仍非。幸逢軫轄能流照,會見棠陰有所依。翠羽肯疲重驛貢,珠光從傍故池輝。膏苗轉慰三農望,嶺嶠春深草木肥。
莫謂村莊小,田園豈在多。平泉與金谷,生事近如何。
秋思何關客,忉忉逆旅邊。鳳城高士遠,鯨海一旌懸。勛業非吾事,文章豈世傳。終當謝明主,相就白云眠。
清樽黃卷交期絕,芋火前頭老懶殘。賴有平生短檠在,一燈明滅伴更闌。
擬寫懷君句,君施卻在先。遙知離索感,不待九秋天。當肉常遲食,惜油夜早眠。書來問生計,依舊別離前。
吳水秋浩浩,楚山晴蒼蒼。美人在南國,節操凌冰霜。隔此萬里遠,夢寐時彷徨。西風吹鴻雁,音耗不得將。行行江皋路,采采夫容芳。愁去吳水闊,愁來楚山長。無能共清渚,飛作雙鴛鴦。
采苗能勝芹,摘實可當粟。瓶罄罍未羞,難貯杯中醁。
向來龍起處,曾此更鳴鑾。父老十年復,君王三日歡。蹕留佳氣滿,歌憶大風寒。望幸河山切,沾恩雨露寬。官曹副司隸,宮闕比長安。稚子車前擁,中涓桂后彈。聲名方叔并,詞賦郢人看。莫作南陽對,君今治豈難。
平湖皎皎舞嫦娥,水面風來送粵歌。仙若有情仙亦老,凡間底事不堪磨。
花林春晝寂,獨坐意蕭然。園蝶浮暄景,山禽下暝煙。白頭慵拭鏡,濁酒不論錢。自酌邀明月,徘徊益可憐。
山中送別限溪橋,萬里王程向日遙。記得去秋松嶠月,望窮長夏灞陵潮。軍輸幾歲功曹貴,戎馬今年相國驕。回首征帆隨雁影,北風吹雪下云霄。
于役長為客,江湖感不禁。魚龍猶寂寞,鷗鷺自浮沉。五老云中面,孤琴海上心。懷憂殊未已,杯酒且閑斟。
殿高絲吹滿,日落綺羅鮮。莫論朝漏促,傾卮待夕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