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張園
凄凄寒菊委霜叢,
下有微吟腐葉蛩。
倚著欄干聽不了,
自來我輩最情鐘。
凄凄寒菊委霜叢,
下有微吟腐葉蛩。
倚著欄干聽不了,
自來我輩最情鐘。
寒冷中,可憐的菊花凋零在結霜的花叢里,花叢下有蟋蟀在腐葉間輕輕吟唱。我倚靠在欄桿邊,聽著這聲音意猶未盡,自古以來我們這類人就是最鐘情于這些事物的。
凄凄:形容寒冷、凄涼。
委:舍棄、凋零。
霜叢:結霜的花叢。
蛩(qióng):蟋蟀。
情鐘:鐘情,感情專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可能是在秋末冬初,詩人在南林張園游玩時,看到寒菊凋零、聽到蟋蟀低吟,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心境閑適,對自然景象有著敏銳的感知和細膩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自然細微之景的鐘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細膩的觀察力。
皓日照白馬,查公往南荒。南荒二千里,馬瘦道路長。官役相程期,車載十日糧。路經龍虎山,且住深凈堂。諸公設高會,四座排金觴。繁弦間豪管,侍女清歌揚。問君行藏計,陳義富且詳。為言十四五,博學交老蒼。少壯志浩蕩,仗劍游四方。不意晚得仕,鬢發飛秋霜。教授古吉州,講論明三綱。讀律始親民,竟過炎海旁。出為縣主簿,又恐案牘忙。廬阜青遙遙,彭蠡深泱泱。豈無田園居,亦可歸耕桑。不敢慕高尚,匪圖承寵光。恭惟古君子,氣貌何端莊。昔在習鑿齒,今之漢仇香。方當盛平世,帝圣輔弼良。四裔息征戰,畎畝無旱蝗。凡居郡邑職,敬戒垂永臧。上當宣德化,下欲赤子康。公行勿遲留,鸞鳳終高翔。山云白浩浩,海月秋茫茫。寄書問骨肉,毋使失相望。鄙夫江海客,年小血氣狂。把酒執衣袂,贈之紫游韁。人生貴交誼,自此毋相忘。
翩翩蘇季子,征馬獨嘶風。路轉河聲近,星搖劍氣雄。旌旗閒塞上,笳鼓靜云中。試看和戎后,誰收不戰功。
槲葉可以衣,松實可療饑。騎鹿下山去,儗說高人知。高人不可得,紛紛卻語誰。曉窗白云過,且自相同歸。
斬新政令別規模,迎刃恢恢解有馀。去就雖輕心自若,佞賢乍變事何如。糴為民患祈從免,社植根深惡始除。似此欲為尚何限,歸歟千里競攀車。
撲窗聞暮雪,直宿殿廬深。瑞集驚堆玉,恩承喜賜金。三登占大有,一德奉惟欽。調燮曾無補,惟勤夙夜心。
摧殘荒草廬,其中煙火蔚。借問群小兒,生來凡幾日。門外有三車,迎之不肯出。飽食腹膨脝,個是癡頑物。
吳江殘露冷丹楓,萬里還家嘆轉蓬。世路升沉同塞馬,鄉書寥落怨邊鴻。舟移晚渡三更月,橋跨秋波百丈虹。猶憶當年分別處,征衣憔悴泣西風。
年年高宴賞花天,明日花開賞更偏。昆弟總能吟五字,兒童不必報三鳣。承顏幸有步兵菽,行樂何須盧女弦。已促行廚烹玉鯉,好隨佳節醉瓊筵。
不入東都黨錮群,自于南畝臥閒云。可憐一束生芻奠,不負交情只有君。
過懶愧前垢,晨起亦已勤。開門掃積葉,苔色一何新。不知何夕雨,馀濕未生塵。初日照修竹,青山可憐人。俯仰衡門下,誰知此意真。
幽軒如鏡凈,峰好亸云鬟。不用稱叢秀,為君名照山。
王民墜涂炭,志士懷憤郁。豈無臥龍人,想待三顧出。從容命世豪,肯為庸主屈。英名如白日,千歲常不歿。
月姊璇宮靜主章。白榆歷歷各分行。箕風畢雨得安常。每測玉繩瞻紫極,況經銀漢是紅墻。何來匹練逞秋光。
去天萬里此相遭,攬轡無功敢告勞。剩貯冰霜消瘴癘,尚疑風雨隔清高。一年花事成佳蔭,二月春江息怒濤。細嚼公詩如橄欖,挽回塵俗入風騷。
夜入磻溪如入峽,照山炬火落驚猿。山頭孤月耿猶在,石上寒波曉更喧。至人舊隱白云合,神物已化遺蹤蜿。安得夢隨霹靂駕,馬上傾倒天瓢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