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日效宛陵先生體四首 其四 社肉
社日取社豬,燔炙香滿村。
饑鴉集街樹,老巫立廟門。
雖無牲牢盛,古禮亦略存。
醉歸懷馀肉,沾遺遍諸孫。
社日取社豬,燔炙香滿村。
饑鴉集街樹,老巫立廟門。
雖無牲牢盛,古禮亦略存。
醉歸懷馀肉,沾遺遍諸孫。
春社日時取來社豬,燒烤的香味飄滿整個村莊。饑餓的烏鴉聚集在街邊的樹上,老巫站在廟門前。雖然祭祀的牲畜不夠豐盛,但古老的禮儀大體還保存著。喝醉了回家,懷里揣著剩下的社肉,拿出來分給所有的孫輩。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和秋社。
燔炙:燒烤。
牲牢:祭祀用的牲畜。
沾遺:分送。
春社是古代鄉村重要節日,人們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此詩創作可能是詩人在鄉村經歷春社活動后,有感于鄉村傳統習俗的延續和鄉村生活的質樸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社日鄉村祭祀和分肉場景,突出鄉村傳統習俗。其特點是質樸自然,生動展現鄉村生活。在文學上反映當時鄉村民俗文化。
憶昨升堂拜,
何曾有雜賓。
事亡忍廢禮,
不復問疏親。
強兵堅守逾三月。百年深恨終須雪。
東北望徐州。昂昂一舉頭。
狂風吹落葉。飲盡仇讎血。
鐵壁與銅墻。千秋此戰場。
歲晚猶行役,山程帶雪高。客愁雙鬢改,國計此心勞。暗澗冰沖斷,危峰天植牢。今宵應不寐,霜月滿亭皋。
雪后風兼起,山空路轉寒。豈堪多病體,猶未歇征鞍。下驛燈來少,盤河夕渡難。海鄉茅屋在,高臥羨袁安。
采采芙蓉花,灼灼多佳色。
日暮水層波,沈吟楚江側。
蘭蕙不時生,芳洲安可得。
馨香難久留,念此遠行客。
彩線拋殘金剪慵。綠鬟松。些些香唾濕殘絨。小窗中。
阿母拾花翻繡架,臉霞紅。低垂鳳頸剔春蔥。意惺忪。
茱萸灣下廣陵樓,
風引孤帆不可留。
滿目離情君自見,
千山鴻雁白云秋。
麗哉仙人居,郁郁青云端。霞宮抱桂館,璀璨明瑤環。
上有三秀草,復有翠瑯玕。食之可長生,豈謂蘇痌瘝。
我嗤東方朔,繆廁仙籍間。既乏餐霞術,空懷竊桃奸。
信知清都貴,凡濁未易干。何如處蓬室,耕鑿心自安。
所以柴桑人,盻柯足怡顏。
十載青山約,今番始赴期。
如云投舊嶺,似鳥念高枝。
藍壓仙翁井,苔深鬼谷祠。
車將一喝去,秤取布裈師。
一澗珠翻處,千山玉照時。
東沖西邏酒,橫版側厓詩。
僧老扶雛至,鶴驕帶子隨。
掌茶與谷水,宿世也相知。
木犀猶假菊為裳,
蘭也仍須紫作章。
不似梅花最高潔,
溫然全是玉之良。
年來浩劫滿洪都,郡縣收回六十余。
狐兔妖氛消蠡水,鯨鯢孽浪靜鄱湖。
桃花岑舊飛紅雨,桑落洲新長綠蕪。
惟有疲民蘇未易,不堪庚癸歲頻呼。
門巷卑洼積雪多,東風解凍路成河。
一灣湛印天心月,三徑遙連海面波。
問渡未能招鹢艦,望洋直欲理漁蓑。
此身不到香濃處,惆悵斜陽自嘯歌。
玉笥仙壇葛稚川,古人何在豈徒然。君行但作游山想,不就丹砂也自賢。
道林四絕初無恙,何必騷詞抵死吟。我識輶車曾著記,瀟湘流盡碧波心。
白首還鄉故舊稀,
桃花落盡李花飛。
玉屏山下森森柏,
不改清陰待我歸。
異類中行得自由,
須知千圣亦難收。
和光日照溪山曉,
笑指乾坤那一頭。
趁時梳里,恰明姿玉潤。花朵盈盈壓危鬢。更橫波犀利、巧步尖纖,誰得似,一種可人風韻。
綵云行不得,笳囀音高,羯鼓勻圓四弦緊。袞遍小涼州、淺立筵前,又軟語、流鶯聲近。
長記得、相逢踏青時,看細馬春衫、倍憐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