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廬山白大師
長憶尋師處,東林寓泊時。
一秋同看月,無夜不論詩。
泉美茶香異,堂深磬韻遲。
鹿馴眠蘚徑,猿苦叫霜枝。
別后音塵隔,年來鬢發衰。
趨名方汲汲,未果再游期。
長憶尋師處,東林寓泊時。
一秋同看月,無夜不論詩。
泉美茶香異,堂深磬韻遲。
鹿馴眠蘚徑,猿苦叫霜枝。
別后音塵隔,年來鬢發衰。
趨名方汲汲,未果再游期。
我常常回憶起尋訪大師的地方,那是在東林寺停留的時候。一整個秋天我們一同賞月,沒有一夜不在一起談論詩歌。泉水甘美,泡出的茶香也與眾不同,佛堂幽深,磬聲的余韻悠長。馴順的鹿睡在長滿苔蘚的小路上,猿猴在霜枝上痛苦地啼叫。分別之后音信隔絕,這些年來我的鬢發也已衰老。我為了追求功名正忙忙碌碌,沒能實現再次重游的約定。
東林:指東林寺,在廬山。
磬:佛寺中敲擊以集僧的鳴器,用銅鐵等鑄成,形狀像缽。
馴:馴服。
音塵:音信。
汲汲:形容急切的樣子,急于得到。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為功名奔波的過程中,回憶起在廬山與白大師相處的美好時光,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文人之間流行交游論詩,詩人與白大師結下深厚情誼,而自己卻為功名所累。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廬山白大師的思念和不能再游的遺憾。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和現實的交織展現心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游和情感交流。
眼昏頭白尚天涯,戀闕心勞不憶家。何日五羊江上驛,一尊同對刺桐花。
綠草成茵一徑幽,芳園日晚罷春游。海棠如雨啼花鳥,似怨東風白了頭。
上林高處鳳凰棲,羽翮垂云五色輝。黃竹雪深梧影落,山雞臨水炤毛衣。日出扶桑海不驚,曾將巨釣掣鯢鯨。一蓑回首秋江上,臥聽蘭苕翡翠鳴。香爐峰色白巉巉,黃獨無苗雪滿镵。燕子經年江上別,東風回首聽呢喃。
依然送臘似前年,檢歷那堪歲自遷。漸與兒童不相類,卻于時輩漫為緣。深杯薄酒憨憨醉,北舍南鄰淺淺煙。可嘆逢春無別事,齋頭間亦揭紅箋。
搖落秋冬際,蒼茫鄞越間。青山欹枕過,白鳥背人還。問俗鄉音異,消愁酒價慳。虛名果何物,不使病夫閑。
平章向三峽,公子奉雙親。祖帳聯裾盛,官船發棹新。屋墩誰較謝,宮井自馀陳。劍閣當西極,刀州遠北辰。魯公加上爵,趙氏薦名臣。死節褒賢嗣,生榮溢老身。朝廷懷蹇蹇,韋布佩諄諄。及□□違后,其□接見頻。渚風開鹢尾,江日涌龍鱗。夾岸觀如堵,中流望若神。埋金陵樹遠,濯錦水花勻。前纛仍踰隴,先墳宛在秦。布帆知到日,繡斧拜新春。亦有羅貔虎,無非聚鳳麟。川將天作限,山入海為濱。從騎遙思棧,安車緩度輪。晨調珍翠釜,夕侍妥文茵。雛弄娛依坐,雞鳴服伺鄰。所期長壽考,莫或后嘉賓。儻有星回使,唯應日問人。
鴻鵠一以舉,四海何悠悠。局促人間世,豈若遠行游。明時不重至,中懷難久留。遇合成佞倖,美女多所仇。英雄既失據,片語解綢繆。所以孔仲尼,舍車即于浮。
園實畦芼雜水英,墨卿收拾太多情。不知煙雨湖頭路,猶有和鹽一味清。
南溪溪北北山邊,風月公何得獨專。挈榼慚無桑落酒,贈詩如得漢陰鳊。
問我前身第幾仙,龍華會本意中緣。但逢止止能為悟,除卻非非不是天。鏡說無塵馀小偈,珠擎如意待何年。維摩妻亦多情甚,祇向當時病處憐。
年將五十已龍鐘,百病交攻氣不充。羨爾高年精力在,鬢毛霜白面霞紅。
憶昔朝天回憩此,湍青沙白殢春陰。已拚車馬兼程苦,更劇干戈死戰心。群盜就平吾放逐,五年重到暮登臨。桃花最似曾相識,嫩蕊繁枝伴獨吟。
承聞招隱處,獨占萬山清。乍見心如醉,多憂眼遽明。薦遺唐四岳,道付魯諸生。欲理尋幽事,惟妨夜鶴鳴。
班藤為杖草為衣,萬壑千峰獨自歸。縱令相憶誰相報,桂樹巖邊人信稀。
知暮則知朝,西風漲暮潮。千秋一何短,瞬息一何遙。有物萬象間,不隨萬象凋。舉目如見之,何必窮扶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