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歸堂隱鱗洞 其四
種竹淇園遠致君,
生平孤節負辛勤。
需賢側席非無意,
地遠言輕豈易聞。
種竹淇園遠致君,
生平孤節負辛勤。
需賢側席非無意,
地遠言輕豈易聞。
像在淇園種竹一樣,我懷著高遠志向想為君王效力,一生堅守孤高氣節卻歷經辛勤。君王求賢若渴并非沒有誠意,但我身處偏遠之地且人微言輕,我的心聲又怎容易被聽到呢。
淇園:古代著名的產竹之地,這里用種竹于淇園比喻有高遠的志向和追求。
孤節:孤高的氣節。
側席:指君王禮賢下士,側身而坐以待賢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懷才不遇的境地,雖有報國之志,卻因自身地位不高、所處環境偏遠而難以得到君王的賞識和重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物抒情,以竹自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面臨的困境和心聲。
滔滔川上水,羃羃堤邊草。行行遠方客,歷歷山下道。道遠行易疲,白日坐已馳。無憂白日暮,秪恐嚴霜垂。日暮行復朝,嚴霜草以彫。
兩山從兩禪,異代各談玄。絕壁浮春樹,空山響夜泉。共遺行住想,俱斷去來緣。此日開圖畫,焚香亦爽然。
蒼鷹不上釣魚磯,煙圃香生筍蕨肥。海勢日涵孤嶼出,溪聲時答片帆歸。白蘋埭堰過春潦,芳芷汀洲戀夕暉。回首莫淹鄉國慮,竹窗誰識故人違。
竹雞呼我出華胥,起滅篝燈擁燎爐。試問道人何所夢,但言渾忘不言無。
端似唐人會合年,句追籍徹孟韓聯。朱幡俱任專城寄,白首叨持帥閫權。鼎甲豈如天圣榜,宗盟不減德麟賢。客真不惡主人惡,勝己山名自古傳。晚菊鮮鮮梅蕊新,天涯對酒忽三人。才高不比丹青相,志大聊為州縣臣。麾把普彭夔子國,榜同詹愈季元賓。二公行矣居廊廟,放我江湖作逸民。
冬深萬木盡凋殘,退隱荒山淚暗彈。烽火燭天驚夢易,荊榛遍地托根難。自憐霧重云鬟濕,誰念霜濃玉臂寒。爭說嶺南春訊早,一枝應寄故人看。
人生孰無志,常恐時難逢。隱士抱令德,顯將樹奇功。顧已何拙訥,薄游向吳中。山陽既□□,淮淝亦從戎。遄歸五湖澨,淪薄大江東。鐘阜宏帝宅,英俊集群公。南冠幸成貸,短褐愿歸農。繆與曲臺議,披云睹飛龍。龍光燭宇宙,幽滯庶昭融。忽祗齊甸役,河山方復重。去鄉日益遠,懷親心轉忡。徒勞倚閭望,書札難可通。秦淮何浩浩,行子無留蹤。驅車出關去,仰睇冥飛鴻。鴻飛不可駕,策馬臨北風。
淚盡西風草木間,游魂暗逐《薤》歌殘。千秋只有無情月,遍照松楸處處山。
龍樓高處彩云飛,艮岳才成事已非。寂寂長門金鎖合,中州無復二龍歸。
沉浮異限域,譬如魚與鳥。古波涵深心,大翼振蒼昊。各得守夙懷,相譏失綿渺。雖不至換兌,兩視皆朋好。
人去騎箕傳世久,空巖何事掛飛泉。四時變作無窮景,一去空濛太素天。妙處已無詩可說,望中未信畫能傳。雖然不復為霖雨,猶作西郊大有年。
病來不訝世緣奇,久病翻知病卻宜。天上神仙如不病,月中靈藥欲何為。姓名已落時人忌,詩句還生真宰疑。伏枕盡教儒雅廢,漸還懵懂覺堪支。
乘興元非遠,淩寒一訪君。萬山驅白鳳,千里暗黃云。客計氈同冷,羈愁酒易醺。薊梅還共賦,抗手即離群。
五花云散玉連錢,記得回朝下九天。不用蓋鞍黃帕子,絳袍人立御門前。
玉露金風處。正人間、一番惜別,一番相聚。詩滿東皋無片瓦,惟有芳心暗許。聽酒后、真情偷訴。噙破淚花咸于血,用清愁鋪作巫山路。雙頰赤,燙如許。濤聲卷起連天霧。憑香肩、蓬萊在望,可能飛渡。跣足浪間凌碎石,仿佛蹣跚學步。把晴沙、摶成童趣。一夕潮融灘頭夢,再醒時是夢將成所。聽四壁,泣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