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 其二
臨朝盡絀百家言,
獨表崇儒雅意存。
對策春秋居第一,
菑川牧豕相公孫。
臨朝盡絀百家言,
獨表崇儒雅意存。
對策春秋居第一,
菑川牧豕相公孫。
漢武帝臨朝執政時摒棄了百家學說,唯獨彰顯推崇儒家學術,其儒雅之意明顯。公孫弘憑借對《春秋》的策對在眾多人中排名第一,這位曾在菑川放豬的人最終成為了丞相。
絀:通“黜”,摒棄、排除。
表:彰顯、表彰。
崇儒:推崇儒家學說。
對策:漢代應薦舉、科舉的人對答皇帝有關政治、經義的策問。
菑川:漢代郡國名。
牧豕:放豬。
公孫:指公孫弘,他出身貧寒,曾牧豬,后因精通《春秋》被漢武帝重用,官至丞相。
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文化上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公孫弘因精通《春秋》,從一介貧寒放豬之人,憑借對策脫穎而出,最終位極人臣。此詩創作于后人對漢武帝這一歷史時期及相關事件進行回顧和評價時,作者有感于漢武帝的舉措和人才的命運變化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突出了該政策對人才選拔的積極影響。它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歷史畫面,展現了漢武帝時期的思想變革和人才上升通道的變化,在文學上為后人了解這一歷史時期提供了生動的視角。
曉行數里未天明,路繞汾河聽水聲。斜月帶星橫遠漢,清風傳漏報殘更。中心但愿靈祗格,遠道何須父老迎。好挽銀潢作甘雨,溥沾率土潤蒼生。
城居苦塵事,去作?上游。驅車未及半,且復泛輕舟。峨峨五華山,杳杳三澨流。山水清且閑,俯仰見沈浮。愧無經世才,空有杞人憂。潦倒終宇宙,道廢何能酬。
此日登高節,東籬菊正花。滿園香似麝,千本直如麻。斸出從園腳,移來傍水涯。高情盟晚節,好景殿年華。富貴慚曹植,疏狂笑孟嘉。金鈴低護雀,湘竹細分蝦。喜入徵君眼,慵簪美妓丫。古詞翻曲譜,新調入箏琶。酒艷流瓊液,花光絢彩霞。環亭諸品植,壓帽數枝斜。脆管初喧席,寒蜂正戀葩。弁欹從客笑,句就任渠誇。正味輕椒桂,馀甘溢齒牙。情酣非為酒,神醒尚宜茶。忘勢情偏洽,崇儒禮莫加。吟長香易燼,令急鼓頻撾。宴晚燒高燭,歸時駕小車。衣冠叨盛會,辭翰愧名家。貨色非吾事,游畋肯自奢。好懷聊共適,內醞不須賒。高宴如凌漢,清游似泛槎。飛觴勞侍史,協律付官娃。揮筆疑神助,淋漓墨點鴉。
滴盡寒更睡不成,乍疑雙瀑月中鳴。可堪獨剪西窗燭,閑卻山房夜雨聲。
纏山細路滿青蒿,向暮搴衣上小岧。撚瓣誰曾辨時季,扶松懶與比孤高。陳苔已學春風長,古石能經逝水淘。漸覺粘衣枝向黑,舉頭微月在林梢。
偏箱嶺惡莫摧輪,游子思親淚滿巾。萬里有塵遮白日,一行無樹識新春。幽禽才囀已催客,狂石欲奔如避人。虜酒相邀絕峰飲,卻因高處望天津。
時趨日以偽,世路總嵚嶇。無處尋昆璧,何由辨珷玞。識途嗟款段,變色駭于菟。分手深相惜,故園松菊蕪。
雪肌輕,花臉薄。愁困不忺梳掠。眉翠裊,眼波長。偎人言語香。看難厭,憐不足。苦恨別離何速。珠樹遠,彩鸞孤。今生重見無。
殷雷破柱蟄龍驚,萬點飛濤木葉鳴。何處長風吹海立,一時行潦看渠成。不愁涇渚迷牛馬,愿瀉天河洗甲兵。秋到江南今幾日,玉蘭堂下待涼生。
春風繾綣,惹得春心展。冷作秋風都不管,一任落花飛遠。路邊一樹濃陰。風兒吹到如今。各自珍藏往事,一般落得傷心。
鰾緲雷峰隔上方,數聲風送到幽窗。柳昏花暝游人散,付與山僧帶月撞。
青苔點石班鱗鱗,閒把釣竿坐水濱。莫遣飛熊入帝夢,磻溪深處好安身。
翼軫星光接,龍泉匣底收。臨風懷季友,斂衽識荊州。波坼天開鑒,觴飛月滿樓。不辭拚醉飲,槁項片紅留。自擁皋比坐,低昂北斗樽。弦歌云外急,草樹雨中蕃。論誼師兼友,為詩厚且敦。藹然滋萬類,風過不留痕。幽光寂寂可中庭,挈侶來招舊日靈。千載龍噓松竹氣,一池波漾斗牛星。舞雩風向襟間繞,變雅聲從物外聽。學劍無成聊鼓瑟,觴流曲水酒飄馨。年來怯近最高層,一塔摩云愧未凌。桃汛方生花盡落,春心漸老齒猶增。空教酒后添詩膽,欲傍龕前點佛燈。悟得天人和合意,石階枯坐淡于僧。
茲上人,號云海,一脈曹溪鎮長在。何年杯渡東海門,拾得海底珊瑚根。上有六鰲峰,玄靈結胚腪。置之太華芙蓉盆,中有靈響含清溫。靈泉貯空碧,倒影莓苔痕。上人臨流筑高軒,平地幻出祇陀園。翻經灑以甘露言,寶花亂落青瑤琨。我亦平生好禪者,十載夢游雙樹下。正思執熱濯清漣,何由借我支郎馬。
自君之出矣,日望漢道昌。安得邊塵靜,從此罷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