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
射虎藍田著短衣,老來未悟出山非。
封侯校尉何嫌妄,失道將軍竟不飛。
對簿能堪長史責,摧鋒曾突左賢圍。
一刀斷送胡沙外,才氣無雙是禍機。
射虎藍田著短衣,老來未悟出山非。
封侯校尉何嫌妄,失道將軍竟不飛。
對簿能堪長史責,摧鋒曾突左賢圍。
一刀斷送胡沙外,才氣無雙是禍機。
李廣曾穿著短衣在藍田射虎,年老了卻沒明白出山為官是個錯誤。那些能封侯的校尉又何必嫌棄他狂妄,而他這位迷失道路的將軍最終未能飛黃騰達。面對審訊怎受得了長史的指責,他沖鋒陷陣曾突破左賢王的包圍。最終在塞外斷送了性命,他那無人能及的才氣卻成了招禍的根源。
射虎藍田著短衣:李廣曾在藍田南山中射虎,著短衣是指他有武將的裝扮。
未悟出山非:沒意識到出山做官并非明智之舉。
封侯校尉:指一些才能不如李廣卻能封侯的校尉。
失道將軍:李廣曾在作戰中迷失道路。
對簿:受審訊。
摧鋒:沖鋒陷陣。
左賢圍:左賢王的包圍圈,左賢王是匈奴的重要首領。
禍機:招禍的根源。
李廣是西漢名將,一生征戰無數卻未能封侯。詩人可能是在看到李廣的事跡后,聯想到當時社會存在的人才不得志、不公平的現象,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李廣的同情和對現實的不滿。
此詩主旨是借李廣的遭遇,反映了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社會現實。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通過對比和用典增強了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這類詠史詩豐富了詩歌題材,引發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行行閶門道,清廟臨通津。借問此何居,至德垂鴻名。疇茲商周際,天命固難諶。避狄始寧居,剪商志將萌。圣孫天所啟,周道方日新。夫君見其微,遠竄來蠻荊。冠冕化文身,禮義開吳民。讓國非求名,此意難具陳。顧惟君臣誼,況乃父子親。向無宣尼言,誰能識其心。李膺吳中彥,懷古意何深。行當侍帷幄,揚芳播清塵。
夢云杳。東風外,畫闌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護憶故園,花滿林沼。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孫芳草。鶴發仙翁洞里,為分得一枝來,便迎人索笑。窗曉。冷香窈靄,幽情雅澹,不減孤山道。舊愁渾欲掃。卻明朝、新愁縈繞。何郎易惱。且約住、傷春懷抱。彩筆風流未少。更何日、玉簫吹,金尊倒。
峨峨太行山,悠悠行子心。憑高望鄉國,白云翳遙岑。目觸心亦馳,親居宛在臨。欲發久裴回,悒悒傷中襟。孝哉狄文惠,才器真遺珠。推轂五龍起,扶日升天衢。元功照簡策,存與天地俱。許公純孝心,羹墻見昏曉。辭家曠定省,作郡理紛擾。懷親慕昔賢,襟韻同表表。惟此遠業期,令譽庶終保。
食言自是是誣天,游鼎魚疑戲洞淵。征信自從天北極,目無江表已多年。
詩思江春下峽濤,元龍久已自人豪。能令嵾嶺云為壯,忽憶峨眉雪轉高。地遠爭傳司馬難,時清厭續左徒騷。懷中小草君應識,豈有幽芳答漢皋。
玉容當配水仙王,壓盡群花不敢香。晝困未蘇酣宿雨,也疑湯餅試何郎。
堯舜欽天日,羲和正歷時。銅渾列辰象,玉燭照華夷。真宰潛能秉,飛廉詎可吹。祥光長赫矣,佳號得溫其。銜處非龍首,燃來豈鳳脂。皇明方比盛,鑒物自無私。
蕉葉盤餐刺竹房,扶蒥甘自和檳榔。無端山館撩人意,墻外雞聲似故鄉。
江南枉冀留春住,愁見春來春又去。問將何物慰離思,萬里江流如系縷。錦城絲管紛紛處,工部當年原小住。謫仙終是愛江東,牛渚宣州多雅素。
奄忽飆塵去不停,盲風怪雨笑曾經。未膺臺席緣疏放,略剩詩騷托性靈。莊夢但求隨蝶醉,陶杯難以喚心醒。人生滋味都嘗遍,妄論空談已慣聽。
梨花寒食后。被麗日和風,一時開就。濛濛雨歇,香猶嫩、漸覺芳心彰漏。墻頭月下,似舊日鶯鶯相候。纖手為、攀折翹枝,輕盈露沾紅袖。風流出浴楊妃,向海上何人,更詢安否。百花任斗。應粉艷、未減杏粗梅瘦。膚豐肉秀。□可與群芳推首。□方待、酣飲花前,輕歌緩奏。
睢陽世緒邈如云,君獨胸蟠錦繡文。莫為書裙散香墨,好攄三策表奇勛。
問訊階前菊,如今屬阿誰。祗應風露底,猶記摘殘枝。
門徑素來靜,雨中人更稀。山禽時一囀,田雉每雙飛。客散罷琴宴,心閑清道機。南山有佳色,相對共依依。
院里鶯飛蝶舞,林閒霧散煙銷。門庭寞寞甚蕭條。滿地落花誰掃。讀史辛勤討論,吟詩子細推敲。知心何必嘆寥寥。原是愛才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