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感
渚清沙白偶登臺,城闕秋生夕照催。
醉里高歌雙鬢在,愁邊畫角數聲來。
側身天地長為客,抱病風塵孰愛才。
卻憶故園三徑好,扁舟須趁早春回。
渚清沙白偶登臺,城闕秋生夕照催。
醉里高歌雙鬢在,愁邊畫角數聲來。
側身天地長為客,抱病風塵孰愛才。
卻憶故園三徑好,扁舟須趁早春回。
水洲清寂,沙灘潔白,我偶然登上高臺;城闕間秋意漸濃,夕陽的余暉催促著暮色降臨。醉中高聲吟唱,兩鬢仍有白發;愁緒中,軍中的號角聲斷斷續續傳來。置身于天地之間,長久漂泊為客;在旅途的風塵中抱病,有誰真正愛惜我的才華?卻回想起故鄉的庭院小徑美好依舊,應當趁著早春駕著小船返回故鄉。
渚:水中小洲。
城闕:城門,代指城市。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外飾彩繪,發聲凄厲,用以警昏曉。
三徑:西漢蔣詡隱居后,庭院中開三徑,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后以“三徑”代指家園。
扁舟:小船。
此詩當為作者漂泊途中秋日登臨所作。詩中“抱病風塵”“長為客”等句,反映其晚年或困頓時期的生活狀態,結合“故園”“扁舟”的歸鄉之思,可見創作時內心充滿身世飄零之嘆與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全詩以秋景起興,由登臨所見的蕭瑟之景引出漂泊之愁、懷才之嘆,最終歸向故園之思,情感層層遞進。語言凝練,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秋日抒懷之作,展現了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深沉感慨。
石上蘿生翠自幽,
杏花無語對涼颼。
裁將雜佩堪持贈,
解卻長門一段愁。
輕羅團扇掩微羞。
酒滿玻璃花滿頭。
小板齊聲唱石州。
月如鉤。
一寸橫波入鬢流。
誰殿湘沅九畹芳,蕙蘭凋盡擷嫣香。
漢濱雪凈明珰解,雒浦波微玉佩將。
桂女霓衣紛月戶,靈娥錦瑟寄窮桑。
涂黃莫認梅花額,恐有瑤姬妒壽陽。
愿儲醫國三年艾,不博江心百鍊銅。
青郊結伴共相招,白社風流尚未遙。
日暖鶯聲聞柳陌,春深花落轉蘭橈。
騷人自紀庚寅歲,旅客重過丁卯橋。
我念離群空對月,懷君江上影蕭蕭。
玉蕊離離,只飛瓊可比。添多少、晚窗清氣。風前小立,微嗅處、昵人嬌意。黃昏后、雨過新涼,金蟲簪兒串起。
新妝倭鬌,紗櫥旁、鴉鬟底。窺斜月、花光流墜。余香幽約,收來枕畔合子。待明朝、淡抹遠山相對。
碧天澄澄似水。
閒倚檻,螺翠淡眉尖。
滿院落花春晝靜,一窗疏雨暮寒添。
不病也懨懨。
潮頭新漲水淙淙,小步荒洼翠幾重。行到水窮試一望,隔溪云起是圭峰。
潮來潮去有常期,白白荒荒水一陂。流到中林還漸住,轉來花下入平池。
水光澹澹著林暉,映帶園■入翠微。貪玩晚霞溪上坐,不知涼露濕荷衣。
截得瑯玕三兩株,溪邊日日打鹥鳧。覺來世事皆兒戲,贏得頭顱似老夫。
沿溪曲曲柳齊齊,澹景拈來盡畫題。任是黃筌描不得,水煙人影小橋西。
閒來趺坐但垂綸,坐到潮平水不粼。紅葉滿林風乍起,行人錯認浣花津。
半畝荒畦手倦耘,種花栽藥苦無勛。年來事事成拋擲,祇有枯毫未忍焚。
底須逃俗與逃喧,拚是車塵不到門。紅日睡殘無一事,自盤青竹護蘭蓀。
柔風澹澹漾微瀾,輕泛崇蘭露乍漙。偏是撩人難寐著,半簾疏月碧闌干。
膩葉叢叢荔子灣,石梁咽處水潺潺。閒來卻憶宣城句,絮絮云生疊疊山。
群俊爭求一字褒,諸公清識晉山濤。
蓬仙寥落誰人繼,史筆縱橫自古豪。
勝爵頻傾知得雋,劇談無極坐忘勞。
勉行無負題評意,東蜀斯文價已高。
蛙蟈亦未鳴,稻區半黃青。
時見三折水,斷葦涵明星。
蕩蕩野渡闊,巖口取微冥。
沙戶犁未停,村火窗猶熒。
負戴者誰子,役車上遠陘。
豈知勞者思,折麻感微馨。
緬彼丘中琴,惓此野際蘋。
孰云玩回轉,得展耳目營。
花容一霎黯然收,憑吊芳魂到九幽。
無影無形空有恨,和煙和雨不勝秋。
佩環月下憐卿瘦,風雨宵深替爾愁。
我賴一枝香在手,眾香卻被此勾留。
此日登車始,長途路杳漫。
云添鴉背重,云裹馬蹄寒。
古戍藏髡柳,危橋瀉急湍。
望中茅店近,鐙火出檐端。
側立簾櫳不轉頭,看人只用眼波勾。
舊傷如意應留跡,新抱云和故障羞。
有愿欲窺全豹妙,無因盡露兩蛾修。
畫中重睹徐妃態,惹得湘東惱未休。
形勝地,興亡夢里誰記。寒流北望接天低,怒潮又起。歸帆去棹送征人,斜陽冉冉無際。
曲闌畔,曾共倚,桃葉渡口船系。當年第宅剩春風,燕泥故壘。昔游回首幾經年,應知愁似江水。
綠楊白板舊酒市,想枇杷、花下門里,換了繁華人世。只秦淮、片月凄涼,相對曾照南朝,歌聲里。
晚妝新試碧衫涼。金鴨猶殘昨夜香。
柳際風來月滿廊。一雙雙。
人對鴛鴦浴小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