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狼山
勝地名山壓海門,
山形回合五狼蹲。
南瞻吳會江光白,
東望扶桑日氣昏。
外府魚鹽增課稅,
不庭鳥窟長兒孫。
清時防御勞宸算,
特遣嫖姚鎮大藩。
勝地名山壓海門,
山形回合五狼蹲。
南瞻吳會江光白,
東望扶桑日氣昏。
外府魚鹽增課稅,
不庭鳥窟長兒孫。
清時防御勞宸算,
特遣嫖姚鎮大藩。
名勝之地的名山雄踞于海門之畔,山勢回環聚合如五頭狼蹲伏。向南眺望吳會(今蘇州一帶),江波泛著白光;向東遙望扶桑(日本),日光顯得昏暗。沿海地區的魚鹽產業增加了賦稅,未臣服的海外之地如同鳥穴般繁衍子孫。太平盛世的防御需要皇帝精心謀劃,特意派遣英勇將領鎮守重要藩鎮。
狼山:位于江蘇南通,長江入海口北岸,因山形若狼而得名。
海門:指長江入海口,因兩岸對峙如門得名。
吳會(kuài):吳郡與會稽郡的合稱,泛指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地區。
扶桑:古代神話中日出之地,后代指日本。
外府:京都以外的州郡,此處指沿海地區。
課稅:賦稅。
不庭:不朝見天子,指未臣服的海外勢力。
宸算:帝王的謀劃。
嫖姚(piáo yáo):漢代名將霍去病曾為嫖姚校尉,此處代指英勇將領。
大藩:重要的藩鎮,指軍事要地。
狼山為長江入海口軍事要沖,歷代重視海防。此詩或創作于明清時期,當時沿海面臨海疆治理、倭寇防御等問題。詩人登臨狼山,觀其形勝,聯想到沿海經濟與邊防事務,遂作此詩以詠懷。
詩以“登狼山”為線索,先寫山勢雄奇、遠眺之景,再述沿海經濟與邊防需求,最后贊朝廷防御舉措。既展現狼山地理價值,又體現詩人對國家海疆的關切,是一首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的登臨詠懷之作。
為省嚴親上帝州,到來幾度憶東甌。趍庭已遂斑衣樂,在客寧忘慈母憂。曉日都門辭故舊,西風通潞棹歸舟。懸知此去多清思,驛路黃花總是秋。
秋光初破蕊,香遠逐人來。多是蟾宮種,何妨兩處開。
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影里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
羽林新奉驅除令,求棲一枝無路。細戛鯤弦,輕修翠須,晚傍涼陰庭戶。流聞激楚。正飄墜宮梧,返魂齊女。抱葉孤高,費聲難飽竟如許。僚丸三累不墜,便長修羿彀,生亦何趣。熱惱歌呼,煩襟鼓吹,曲罷誰相勞苦。綠槐高處。尚倡和雷同,自憐芳句。無限斜陽,噤寒期晚遇。
卜居靡定嘆飄蓬,枉說熙荃畫筆工。草草靈前難一祭,只馀花鳥哭秋風。
仰止萬仞高,巍巍插天碧。端如仁者靜,妙處疇能識。
登臨談笑總材雄,興入蒼茫四座同。潮落宋元興廢外,山分吳越有無中。一方屏翰遵周制,萬里梯航念禹功。醉倚危闌還縱目,數行征雁逐南風。
蓬萊宮中夜飛雪,蓬萊宮外春泉決。宮娥起聽漏聲乾,小閣紅燈半明滅。闌干十二堆瓊瑤,君王禦寒猶服貂。殿前內侍撾鼓急,報道鑾輿視早朝。銀燭影隨花絮舞,煖云香逐佩環飄。街頭父老呼萬歲,東樓那惜千錢費。呼朋酌酒話豐年,不道今年米騰貴。君王重念萬物槁,亦謂此是民之寶。三春宜麥夏宜禾,特敕六宮無汛掃。小臣更望風雨時,一畝還收千種稻。官不催租吏不討,肩負牛車滿官道,小臣坐食饑亦好。
憑欄望煙岫,林靄青青。修竹恍似娉婷。遙聞玉佩天外響,泠然風送芳馨。依稀素娥下,正裙裾飄舉,步履輕盈。湖波漾夢,倦眸舒、一鑒云平。魂墜鷺灘鷗渚,秋水蕩幽懷,聊慰凄清。猶記當年分袂,團荷滴露,珠淚凝冰。夜蛩暗泣,看銀河、幾點殘星。嘆仙緣多阻,塵心未洗,兀自傷情。
歸云冉冉送年華,鶴發蕭蕭不到家。已向九天沾雨露,好于平地樂煙霞。緬思玄豹棲寒霧,應笑黃蜂趁晚衙。畢竟世緣何日了,林泉留客有茶瓜。
陽烏赫赫明高穹,火云不雨天西東。晴波渴飲千丈虹,嘉谷槁死生虻蟲。金華趙宰亦憫農,陳辭涕泣呼天公。食天之祿因農功,視農不救寧為忠。下人無罪天所容,愿為斯責歸微躬。志誠直通龍伯宮,須臾遣出雙玉龍。利爪排空怒且雄,阿香推車海若從。鞭云駕雨隨天風,下與人世為年豐。要令饑旅顏回童,少焉云散天宇空。神龍卻歸潭水中,廟閑山空鼓鼕鼕。
草閣開清曉,鉤簾爽氣通。綠蒲藏藥裹,文荇縳詩筒。盥手才臨澗,梳頭得面風。此時應得暇,行繞碧梧桐。草閣開清晝,官閒過客多。枕材便澗石,酒具給池荷。蕉長宜聽雨,萍交不見波。此時晴爛熳,歌詠復如何。草閣開清晚,涼生自有期。菊因風始護,竹待雨方移。妓進調成瑟,童收弈罷棋。此時杯酒里,明月是相知。草閣開清夜,垂垂星斗零。水蒲藏白小,露草宿蜻蜓。文梓裁憑幾,生綃畫臥屏。此時涼似水,看子拾流螢。
清源十日東風顛,陳家從事絕可憐。不須伏爾誇投轄,我自能停步口船。
柳堤桃塢未怡融,浣濯新梢上淺紅。一段春光來逼眼,棗騮嘶入柏林中。
云深行欲迷,但逐樵夫去。遙聞雞犬聲,人家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