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諸公登中后所戍樓
若為荒戍駐征軺,縱目烽樓野色遙。
萬里川原迷大漠,百年亭堠識前朝。
平沙暮卷山頭樹,落日晴翻海上潮。
倚堞卻尋南首路,漢關迢遞已云霄。
若為荒戍駐征軺,縱目烽樓野色遙。
萬里川原迷大漠,百年亭堠識前朝。
平沙暮卷山頭樹,落日晴翻海上潮。
倚堞卻尋南首路,漢關迢遞已云霄。
為何在荒涼的戍所停駐征車?登烽樓縱目遠望,原野景色邈遠。萬里山川原野與大漠交融難辨,百年的崗亭見證著前朝的變遷。黃昏的平沙卷動山頭樹木,晴日的落日照得海上潮水翻涌。倚著城堞尋找南歸之路,漢代的關隘已高入云霄。
若為:為何。
荒戍:荒涼的邊防據點。
征軺(yáo):指征車,古代輕便的馬車。
烽樓:即烽火樓,古代用于傳遞軍情的建筑。
亭堠(hòu):古代觀察敵情的崗亭。
堞(dié):城上如齒狀的矮墻,俗稱女墻。
迢遞(tiáo dì):遙遠的樣子。
此詩或作于明代,中后所(今遼寧綏中一帶)為明代邊防要地。詩人與同僚登戍樓巡視,面對荒涼的邊疆景象與歷史遺跡,觸景生情,寫下對邊疆的觀察與感慨。
全詩以登樓縱目為線索,描繪邊疆壯景與歷史陳跡,融合對邊防的關切、對歷史的追思及歸鄉之情,意境開闊,情感深沉,是明代邊塞詩中兼具寫實與抒情的佳作。
相逢相別立湖邊,幾見罇罍換歳年。
簿領初離仲宣幕,政聲猶屈武城弦。
歸舟落晚惟荒寺,病枕驚秋聽早蟬。
咫尺松風亭下路,可憐云霧隔青天。
高風誰得似先生,七里溪山當畫屏。
功業不隨東漢祖,光芒獨應少微星。
蘭臺有史傳名姓,蓬戶無人問醉醒。
若使當時忘故態,何由千古羨鴻冥。
身在南山非隱淪,閑中官貴異風塵。
清泉白日預何事,華髪彩衣今幾人。
虛室圖書忘歲月,壽筵香火祝君親。
朝廷不以忠移孝,又說恩函拜命新。
不憗天何理,云亡國所嗟。
還應騎列宿,但說去流沙。
清廟陪烝享,鴻樞見世家。
悲風溱洧路,哀咽滿簫笳。
十二周流數,經行自不遲。
長圓非物理,暫晦亦天時。
人欲終宵玩,云殘逐簇移。
祇應逢此景,無足累心期。
久被三宮眷,誰知五福純。
脂田天府國,彩服斗樞人。
枕夢華堂晚,仙期碧海春。
尋常居養地,悄悄繡簾塵。
零陵古佳郡,山水楚南奇。
太守逢康樂,佳賓得杲之。
翩翩漸高陸,逐逐就新羈。
別子東歸去,長沙風雨時。
別爾忽經歳,言歸欣好音。
神清率更瘦,學苦鄭玄心。
竹徑依山遠,沙溪過雨深。
世科思汝父,即已御祥琴。
嘗馳別乘走龍沙,過盡春寒始到家。
已置功名如外物,只憑詩酒作生涯。
回頭忽上青云路,洗眼重看紫禁花。
百日絲綸君定掌,文章從此燦朝霞。
澹泊環中妙,超遙物外仙。
百年從委蛻,一匶戢彌天。
晚契承知已,遺風在象賢。
東橋松柏路,不得望新阡。
三十余年齒士林,青綸一命鬢霜侵。
策名雖動遲留嘆,行已常存少壯心。
月滿漲潭清遠夢,春歸平野付長吟。
前溪況亦稱南浦,惜別情悰幾倍深。
野寺山茶昨夜開,江亭初報一枝梅。
旋邀座上逍遙客,同醉花前瀲艷杯。
秀色霜濃方潤澤,暗香風靜更徘徊。
仙姿莫遣常情妒,不帶東山妓女來。
魚味年年美,何須問舊池。
江山清不改,陵谷變難知。
節物驚冬至,蕭條使客悲。
謫仙游賞地,空有白猿詩。
憶昨西歸春未窮,重來堤竹已成叢。
川塍足水稻齊插,霖雨漲江河欲通。
一馬久期均物理,雙鳧安得快仙風。
故人況有瀟湘約,應喜樽前笑語同。
一夜風聲海沸騰,束衣寒屋赴晨興。
云吹慘澹天西月,馬踏玲瓏雪底冰。
吏事不堪年老大,歸懷那復病侵凌。
遙知宴息庵中夢,正在仙門第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