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其二
夕陽西下海漫漫
雪滾雷轟勢未安
可惜我無犀弩射
空思赤手挽狂瀾
夕陽西下海漫漫
雪滾雷轟勢未安
可惜我無犀弩射
空思赤手挽狂瀾
夕陽西沉,大海一片浩渺;潮水如白雪翻滾、雷聲轟鳴,氣勢未消。可惜我沒有犀角裝飾的強弩去射潮,只能空自想著徒手去遏制這洶涌的浪潮。
雪滾雷轟:形容潮水翻涌如白雪,潮聲轟鳴似驚雷,極言潮勢洶涌。
犀弩:用犀角裝飾的強弩。傳說吳越王錢镠曾以強弩射潮,平息水患(見《吳越備史》)。
狂瀾:本指洶涌的浪潮,此處借指強大的自然力量或動蕩局勢。
詩當創作于詩人觀潮之際。目睹潮水洶涌,聯想到歷史上吳越王錢镠射潮的典故(傳說錢镠曾命士兵以強弩射潮,迫使潮水改道),詩人因自身無“犀弩”可用,徒然“挽狂瀾”,故發此感慨。
詩通過描繪觀潮所見的壯麗景象,借“無犀弩”“空挽狂瀾”的遺憾,表達面對自然或社會動蕩時的無力感與壯志未酬之情。語言質樸,意象鮮明,自然景觀與歷史典故交融,情感深沉。
西山宰字選清強,東觀修文輟佐郎。
濯錦江邊趨郡府,浣花溪上問封疆。
半年訟必消民境,數月歌應徹帝鄉。
百里舊聞風物好,公余遙想入篇章。
無嘆徒勞向宦途,不群氣岸有誰如。
南陵暫掌仇香印,北闕終行賈誼書。
且喜江山尋勝境,莫辭韋杜別幽居。
少年躍馬同星使,免得詩中道跨馿。
帝里如何忘舊山,卻因知己得名賢。
司倉道合唯無可,吏部交游祇大顛。
紫色袈裟無蕙帶,清齋襯施有苔錢。
詩中琴里偏相憶,用晦還應信仲先。
累表乞眠云,明君始許君。
三峰同鶴住,半俸與僧分。
益壽藥誰得,朝元香自焚。
承家多令子,冠蓋世紛紛。
金庭霞標云半中,巖扉澗戶凌太空。
飄飄靈氣際浮景,蟬蛻萬物乘高風。
吾君當天坐環極,物色異人方側席。
豈因垂釣識羔裘,不假張羅得鳧舄。
恩深況遇千齡旦,威顏咫尺隆宸盼。
問政應同牧馬言,臨軒幾動猶龍嘆。
方瞳玉骨本無羈,馳煙馭氣思東歸。
江南芳草正無際,林下群鶑猶亂飛。
浮丘挹袂去何處,五芝同曉仙露晞。
人間秘境不可識,千載宸章煥巖壁。
相訪住三年,初終道一般。
知心于我異,屈指似君難。
有物皆同詠,無書不共看。
草堂今獨處,寧免動長嘆。
珍重君郎一紙書,親書何啻敵瓊琚。
便回豈易逢歸鴈,頻看應難長蠹魚。
先寄路經千里外,后批情更萬重余。
靜思貴不忘貧賤,當日荊州亦未如。
去指滄溟畔,來辭翠靄間。
程遙過鳳闕,家近見牛山。
紅葉飄行色,清溪照別顏。
蹇馿看上處,拄杖出柴關。
閑思生白發,懶更把菱花。
久別何州住,相尋恐路差。
獨飛傷塞鴈,會宿羨林鴉。
猶得君為友,時過老母家。
臨砌復臨流,栽初尚未稠。
長因帶風雨,遠似在汀洲。
靜閑宜紅蓼,閑棲稱白鷗。
前春應更好,江上夢潛休。
陜城天險枕河湄,茆土真風勝暫知。
云霧雖頻霑虎節,雪霜全未染虬髭。
白霓放作軍中練,紅袖行為帳下旗。
公暇不妨游賞外,佐僚時得一篇詩。
棠樹掄材過禮闈,孤寒得解更光輝。
進身喜逐賢侯表,裹足愁分老母衣。
千里冬殘傷獨去,一家春盡待榮歸。
頭方念爾還如我,到闕何人許扣扉。
表里山河舜帝基,圣君館殿選賢知。
開筵想任佳人擁,游寺應嫌俗吏隨。
政訝龔黃推絕席,文疑元白豎降旗。
逍遙樓逈閑登處,幾感皇唐御制詩。
東西南北岳,峻極盡難群。
有感生賢相,無偏像圣君。
四方觀玉像,萬壑絕妖氛。
影入周公側,聲曾漢后聞。
民居依巨蔭,敕祭答殊勛。
洞府高低接,都城左右分。
煙浮巢父水,嵐濕許由墳。
頂闊星難轉,巖高日易曛。
薜蘿藏隠逸,瀑布濺耕耘。
帝籍頒新讀,天香降廟焚。
石危名啟母,柏大號將軍。
獻壽臨雙闕,呈祥出五云。
將仙存舊跡,封禪驗遺文。
終待移家住,閑眠樂放勛。
蒲津棠樹兩閑人,我愧虛名帝亦聞。
三世往還為近戚,一時遞互喚征君。
雖同閉戶辭丹詔,尚阻連床臥白云。
苦恨中條鎮相隔,老來離思轉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