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價枕上口占
葛根已盡麥方青,
延頸東來米價平。
怕聽三更三點雨,
要占二月二朝晴。
葛根已盡麥方青,
延頸東來米價平。
怕聽三更三點雨,
要占二月二朝晴。
葛根已經吃完,麥苗剛剛發青;伸長脖子東望,祈盼米價平穩。最怕聽見三更時分的雨聲,只希望二月初二清晨天氣晴朗。
葛根:葛的塊根,可食用,多在青黃不接時充饑;
延頸:伸長脖子,形容急切盼望的樣子;
占:占卜、預測,此處指通過天氣預測年景;
朝:早晨,指二月初二清晨。
詩題點明為‘枕上口占’,當為作者躺臥時即興所作。創作背景緊扣農家習俗——以二月初二晴雨占卜谷價,反映了古代農民依賴自然氣候、關注糧食價格的現實處境,體現對農事的細致觀察。
全詩圍繞‘二月二占晴雨’的農俗展開,通過葛根食盡、麥青待熟的時令背景,及對夜雨的擔憂、晴日的期盼,生動刻畫了農民對年景與糧價的深切關切,語言平實卻情真意切,是反映古代農事生活的典型之作。
西來漸覺細塵紅,
擾擾舟車路向東。
可惜夏天明月夜,
土山前面障南風。
扁舟何所往,言入善人邦。
舊愛鵬摶海,今聞虎渡江。
士因為政樂,儒為說詩降。
素履冰容靜,新詞玉潤樅。
金魚聊解帶,畫鹢稍移樁。
邀妓思逃席,留賓命倒缸。
史材誰是伍,經術世無雙。
廣廈當宏構,洪鐘并待撞。
成龍須講邴,展驥莫先龐。
應念宗中末,秋螢照一窗。
爭走金車叱鞅牛,
笑聲唯是說千秋。
兩邊角子羊門里,
猶學容兒弄缽頭。
日映宮城霧半開,
太真簾下畏人猜。
黃翻綽指向西樹,
不信寧哥回馬來。
孤城高柳曉鳴鴉,風簾半鉤清露華。
九峰聚翠宿危檻,
杜陵歸去春應早,莫厭青山謝脁家。
蟋蟀鳴洞房,梧桐落金井。
為君裁舞衣,天寒剪刀冷。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
千門開鎖萬燈明,
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時天上著詞聲。
三十未封侯,
顛狂遍九州。
平生鏌铘劍,
不報小人讎。
宛羅重縠起歌筵,
活鳳生花動碧煙。
一聲唱斷無人和,
觸破秋云直上天。
錦城春色溯江源,
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
長怨相如留滯處,
富家還憶卓王孫。
高齋長對酒,
下客亦沾魚。
不為江南去,
還來郡北居。
五十年天子,離宮舊粉墻。登封時正泰,御宇日初長。
上位先名實,中興事憲章。舉戎輕甲胄,余地取河湟。
道帝玄元祖,儒封孔子王。因緣百司署,叢會一人湯。
渭水波搖綠,秦山草半黃。馬頭開夜照,鷹眼利星芒。
下箭朱弓滿,鳴鞭皓腕攘。畋思獲呂望,諫祇避周昌。
兔跡貪前逐,梟心不早防。幾添鸚鵡勸,頻賜荔支嘗。
月鎖千門靜,天高一笛涼。細音搖翠佩,輕步宛霓裳。
禍亂根潛結,升平意遽忘。衣冠逃犬虜,鼙鼓動漁陽。
外戚心殊迫,中途事可量。雪埋妃子貌,刃斷祿兒腸。
近侍煙塵隔,前蹤輦路荒。益知迷寵佞,惟恨喪忠良。
北闕尊明主,南宮遜上皇。禁清余鳳吹,池冷映龍光。
祝壽山猶在,流年水共傷。杜鵑魂厭蜀,蝴蝶夢悲莊。
雀卵遺雕栱,蟲絲罥畫梁。紫苔侵壁潤,紅樹閉門芳。
守吏齊鴛瓦,耕民得翠珰。歡康昔時樂,講武舊兵場。
暮草深巖靄,幽花墜徑香。不堪垂白叟,行折御溝楊。
八月平時花萼樓,
萬方同樂奏千秋。
傾城人看長竿出,
一伎初成趙解愁。
蘇武節旌盡,李陵音信稀。
花當隴上發,人向隴頭歸。
自君之出矣,
萬物看成古。
千尋葶藶枝,
急奈長長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