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浯溪湘林太守邀與山陰趙質堂同游 其二
峿臺特高倨,
{廠吾}亭稍遜退。
遙遙東西峙,
望若次肩背。
俯瞰瀟湘流,
無挹眾山翠。
竹樹森下風,
拔戟自成隊。
中間豁清曠,
嶙峋雜無礙。
疏密高低間,
煙云變萬熊。
恰如漫叟文,
其妙正在碎。
峿臺特高倨,
{廠吾}亭稍遜退。
遙遙東西峙,
望若次肩背。
俯瞰瀟湘流,
無挹眾山翠。
竹樹森下風,
拔戟自成隊。
中間豁清曠,
嶙峋雜無礙。
疏密高低間,
煙云變萬熊。
恰如漫叟文,
其妙正在碎。
峿臺特別高峻孤傲,{廠吾}亭略微低矮退后。遠遠地東西對峙,看起來像并排的肩背。俯瞰瀟湘水流,盡情汲取眾山的青翠。竹林樹木在山風下茂密,像拔戟的士兵自成隊列。中間開闊清朗,嶙峋的山石錯雜卻無阻礙。在疏密高低之間,煙云變幻出萬千姿態。正像元結的文章,其妙處正在于零散自然。
峿臺:浯溪(位于湖南祁陽)著名景點,與{廠吾}(wū)亭、浯溪并稱“三吾”,唐代元結曾作《峿臺銘》。
高倨(jù):高峻而突出,形容峿臺挺拔孤傲之態。
遜退:指{廠吾}亭比峿臺低矮,位置靠后。
次肩背:像人的肩背依次排列,形容兩景東西并立之狀。
挹(yì):汲取、攝取,此處指山水交融,景色相互映襯。
拔戟:形容竹樹挺拔如兵器“戟”,姿態剛勁。
漫叟:唐代文學家元結的別號,其隱居浯溪時所作文章風格自然質樸,不拘泥于形式。
碎:此處指元結文章看似零散,實則自然天成,與山水的錯落之美相通。
浯溪為唐代元結隱居之地,以山水奇絕、摩崖石刻聞名。作者舟行過此,受湘林太守邀請,與友人趙質堂同游,見峿臺、{廠吾}亭及周圍山水錯落成趣,聯想到元結文章風格,故賦詩詠懷,記錄此次游覽的獨特感受。
此詩以游覽視角描繪浯溪峿臺、{廠吾}亭及周邊山水,通過細膩的空間描寫與生動的比喻,展現自然景觀的錯落之美,并以元結文章作比,將山水之妙與文學之趣關聯,體現作者對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深刻體悟。
香山香作尉,柳郡柳為樊。庭下閑羅雀,巖頭時掛猿。秫田余臈酒,江鲞入宵飧。薄祿聊供日,何煩眷故園。
翠竹蕭蕭粉署陰,疏簾高捲畫堂深。朝回日日焚香坐,愛爾凌云一片心。
綷縩聲尖拂薄寒,卿云光里飏威鸞。萬年扆座瞻新斧,十載經筵擁舊冠。玉麈豐神揮爽越,華燈骨肉照團欒。芙蓉采得堪持贈,不惹纖埃色正完。
衰柳蟬吟旁濁河,正當殘日角聲和。尋常不足少愁思,此際聞時愁更多。
沐發西園里,閑持貝葉書。地幽能卻扇,心遠似懸車。赤日焰偏赫,高云迥自如。回溪饒美竹,風至憶吾廬。
小山不妨宦,中隱從近闕。無論車馬色,幸共禽魚悅。風泉夕韻夐,霜月冬氣潔。醒醉齊一襟,心賞方茲結。
大眼由來視獨夫,懇懷忠義報兇渠。英謀已自輸曹沫,只恨當時中副車。
湖上風生席,帆收月滿船。橋臨芳樹杪,酒送白云邊。春老花將盡,宵分客未眠。故人同話舊,潦倒醉青氈。
一眺天南了四圍,高丘山水望中微。丈夫不跨揚州鶴,終見凌空拄杖飛。
爆竹聲殘曉色分,漫天雪片報新春。絕憐今日屠蘇酒,不見丁年共飲人。
過夢千峰疾,搖檐萬樹森。江山今日意,風雨百年人。擾攘秋原火,騰喧學士林。欲持一杖往,相約壟頭云。大路奔騰出,群山莽蕩回。三呼鼓角動,一誓幟旗開。不駐增城荔,仍懷響水梅。奇情因健隼,萬里下蒿萊。絕頂曾誰駐?遺蹤試追尋。從來窮苦地,不替虎龍心。贛水紅都出,中原白日沉。登臨感世換,草木郁蕭森。不作無家別,天涯處處親。入門聞合唱,握手誦雄文。美飯羅香玉,新棉擁白云。溫涼勞致問,小室倏生春。五嶺南征意,矯然一嶂收。澗分珠水碧,樹入贛邊秋。惘惘盤霄鶻,閑閑下日牛。尋幽興不盡,隨處失同游。
白面青髭美少年,朝役五木暮攤錢。百千一注不洗手,贏來賭取少娃眠。男兒作事勿偃蹇,黃金博盡終當轉。莫道腰間無一文,閨中少婦猶堪典。
秧田水渴怨常晴,毒海滔天萬惡聲。咄咄相煎亦太急,蒼蒼何事苦無情。腐儒文字空悲咤,故國山河任毀成。江上詩翁酬唱好,可容穩坐大江平。
層原橫百里,一望五陵空。云過山城黑,風來野燒紅。吟身驢子上,歸思雁行東。薄暮沙塵起,令人嘆轉蓬。
衣分冰潔佩瓊瑰,笑斂溪頭月下杯。歲晏得朋真樂在,不須青女作行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