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其二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親拈取。未欲凌云歸洞府。清風舉。大千一葉同掀舞。
笑把須彌撾破鼓。東山云作西山雨。我欲住庵無拄斧。君相許。三更明月湖心午。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親拈取。未欲凌云歸洞府。清風舉。大千一葉同掀舞。
笑把須彌撾破鼓。東山云作西山雨。我欲住庵無拄斧。君相許。三更明月湖心午。
昨夜空曠的山間石乳流動,修道者以精妙手法將其采擷。本不想乘云回到洞府,卻被清風吹起,整個世界如同一片葉子般共同翻卷起舞。笑著將須彌山當作破鼓敲打,東山的云化作西山的雨。我想住山庵卻沒有支撐的斧子,幸得您應許。三更時分,明月映照湖心,亮如正午。
石乳:鐘乳石,山間石洞中自然形成的碳酸鈣沉積物,狀如垂乳。
道人:此處指修道者,可能為道士或隱士。
須彌:佛教術語,指傳說中位于世界中心的神山,此處借指宏大之物。
撾(zhuā):敲打。
拄斧:支撐庵舍的斧子,代指建造或修整山居的工具。
湖心午:形容月光明亮如正午,灑在湖心的景象。
此詞或作于宋代山林修道場景中,作者可能為隱士或道士。通過描繪采擷石乳、清風掀葉、云雨變換等細節,反映其修行時的閑適心境,以及與友人共話山居的默契,體現宋代文人對自然與禪道的追尋。
全詞以山林生活為背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與巧妙的意象組合,展現修道者超脫世俗的精神境界。語言靈動,意境幽遠,既具畫面美感,又含禪道哲思,是一首融合自然與修行體驗的佳作。
雙魚迢遞到江濱,傷感南陵舊主人。
萬里朝臺勞寄夢,十年侯國阻趨塵。
尋知亂后嘗辭祿,共喜閑來得養神。
時見齊山敬亭客,不堪戎馬戰征頻。
常時憶討論,歷歷事猶存。
酒向余杭盡,云從大滌昏。
往來無道侶,歸去有臺恩。
自此玄言絕,長應閉洞門。
爪牙柱石兩俱銷,一點渝塵九土搖。
敢恨甲兵為棄物,所嗟流品誤清朝。
幾時睿算殲張角,何處愚人戴隗囂?
跪望嵕山重啟告,可能余烈不勝妖。
曾逐旌旗過板橋,世途多難竟蓬飄。
步兵校尉辭公府,車騎將軍憶本朝。
醉里舊游還歷歷,病中衰鬢奈蕭蕭。
遺簪墮履應留念,門客如今只下僚。
邪氣奔屯瑞氣移,清平過盡到艱危。
縱饒犬彘迷常理,不奈豺狼幸此時。
九廟有靈思李令,三川悲憶恨張儀。
可憐一曲還京樂,重對紅蕉教蜀兒。
白丁攘臂犯長安,翠輦蒼黃路屈盤。
丹鳳有情塵外遠,玉龍無跡渡頭寒。
靜憐貴族謀身易,危惜文皇創業難。
不將不侯何計是,釣魚船上淚闌干。
世間榮辱半相和,昨日權門今雀羅。
萬古明君方納諫,九江遷客更應多。
碧池草熟人偷釣,畫戟春閑鶯亂過。
幾許樂僮無主后,不離隣巷教笙歌。
井上梧桐暗,花間霧露晞。
一枝晴復暖,百囀是兼非。
金屋夢初覺,玉關人未歸。
不堪閑日聽,因爾又霑衣。
青樓枕路隅,壁甃復椒涂。
晚夢通簾柙,春寒逼酒罏。
解吟憐芍藥,難見恨菖蒲。
試問年多少,鄰姬亦姓胡。
舊國迢迢遠,清秋種種新。
已衰曾軫慮,初見忽霑巾。
日薄梳兼嬾,根危鑷恐頻。
青銅不自見,只擬老他人。
脈散源分歷幾朝,縱然官宦只卑僚。
正憂末派淪滄海,忽見高枝拂絳霄。
十萬貔貅趨玉帳,三千賓客珥金貂。
良時難得吾宗少,應念寒門更寂寥。
漢王刀筆精,寫爾逼天生。
舞巧何妨急,飛高所恨輕。
野田黃雀慮,山館主人情。
此物那堪作,莊周夢不成。
敢將衰弱附強宗,細筭還緣血脈同。
湘浦煙波無舊跡,鄴都蘭菊有遺風。
每憐罹亂書猶達,所恨云泥路不通。
珍重珠璣兼繡段,草玄堂下寄揚雄。
草蟲幽咽樹初團,獨系孤舟夜已闌。
濁浪勢奔吳苑急,疎鐘聲徹惠山寒。
愁催鬢髪凋何易,貧戀家鄉別漸難。
他日親朋應大笑,始知書劒是無端。
密片繁聲旋不銷,縈風雜霰轉飄飖。
澄江莫蔽長流色,衰柳難黏自動條。
濕氣添寒酤酒夜,素花迎曙卷簾朝。
此時明逕無行跡,唯望徽之問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