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京口懷古
霧散古城頭。滿目云山北固樓。風景不殊人世換,含愁。落日無言江水流。
西北望神州。無限新亭淚未收。馬上健兒征戰盡,凝眸。荒草蕭蕭故壘秋。
霧散古城頭。滿目云山北固樓。風景不殊人世換,含愁。落日無言江水流。
西北望神州。無限新亭淚未收。馬上健兒征戰盡,凝眸。荒草蕭蕭故壘秋。
霧靄從古老的城頭散去,北固樓上滿眼是云繞的群山。風景依舊,人事卻已變遷,心頭滿是愁緒。夕陽默默無語,江水依舊流淌。向西北眺望中原故土,新亭之淚仍未收盡。征戰的勇士們已戰死沙場,我凝神遠望,只見荒草蕭瑟,舊時營壘籠罩在秋意中。
北固樓:位于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山上,三國時孫吳所建,為古代軍事要地和登臨勝地。
風景不殊:用《世說新語·言語》典故,東晉士人南渡后,周顗感嘆‘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指自然景色未變而人事已非。
新亭淚: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東晉南渡士大夫在新亭宴飲,因思念中原而流淚,后指對國土淪陷的悲痛。
故壘:舊時的軍事營壘。
此詞當創作于南宋時期,京口(今鎮江)為南宋抗金前線。詞人登北固樓遠眺,面對山河依舊而中原淪陷、將士犧牲的現實,借古跡抒懷,反映了南宋士人對國土分裂的深切憂慮。
全詞以登樓所見為線索,借京口古跡與歷史典故,將自然景物與家國之痛交融,既描繪了蒼涼秋景,又暗含對中原未復的悲憤,是一首典型的南宋愛國詞,體現了詞人深沉的憂患意識與愛國情懷。
竹間深路馬驚嘶,獨入蓬門半似迷。勞問圃人終歲事,桔槔聲里雨春畦。
五更里,天欲曉。功圓滿行都了。便脫殼,來往有無間,顯出真容貌。古今快樂仙家,延長生,永無老。降紫詔傳報玉皇宣,駕祥云,歸蓬島。
碧池流水綠潺潺,高下樓臺紫翠間。阮籍才華勝南族,謝安清致滿東山。標名花塢鶯爭道,集句桃符鹿守關。灑掃園丁今白發,秋翁化鶴幾時還。
詩人胸次倒磊塊,試澆之酒將何如。作詩不壓林逋倒,正恐湖山亦厭余。
蘸尾新波漾曲黃,巢痕重認讀書堂,輸他云路得還鄉。軟語向人多蘊藉,蹴簾驚夢忒輕狂,可能銜恨付蒼茫。
扁舟凌洪濤,日暮弭雙楫。沙凈白如粲,鬼燐乍明滅。好事吳將軍,邂逅尊酒設。為言盜賊繁,干戈日騷屑。當寧推轂勤,閫外誰秉鉞。哀哉此生民,川谷日流血。遠信苦未真,客子腸百結。酒酣看吳鉤,激烈雙耳熱。金柝喧兩崖,畫角韻嗚咽。酒散復別去,空江浸明月。
郢里徵歌日,梁臺奏賦年。飛霜流翠幕,密雪擁華筵。浩蕩龍鱗布,飄飖鶴馭旋。春陰濃四野,瑞靄覆三躔。海凍鯨鯢蟄,林昏燕雀懸。灞橋初策騎,剡曲乍移船。葉落千林瘦,花飛萬象妍。亂飄鸞掖外,斜灑鳳城前。綽約翻多態,輕盈自可憐。佩疑湘女授,珰擬洛神傳。素魄瑤池近,寒光玉座連。清音回白纻,麗曲奏朱弦。漫學瞿曇座,誰參慧可禪。輸他袁仆射,擁被日高眠。
大江春石是孤山,山下漁人戴鹖冠。花發廣陵忌捩拖,水吞云夢好持竿。珠光電轉龍堂晝,玉屑空飛兔臼寒。一曲菱歌歌遽止,馮夷按節鼓狂瀾。
始信桃源隔幾秦,后來無復問津人。武陵不是花開晚,流到人間卻暮春。
清樾寒潭土作宮,楊枝柏葉五年中。論成永作將來眼,第一功歸大小空。
惟土之尊,民食資焉。陰祀昭格,牲牢腥膻。有功于民,告其吉蠲。神之來享,云車翩翩。
淡日濃云合復開,碧嵩清洛遠縈回。林間高閣望己久,花外小車猶未來。
羹沸蜩螗信不虛,于今親見古人書。興亡未必關殷浩,功罪何勞案仲舒。欲卜明夷愁亥子,直憑噩夢到華胥。駝鈴雁陣渾閒事,次第宵來過敞廬。
日永蠶收簇,風高麥上場。朝來藉田令,菰黍獻時芳。
惻惻復惻惻,浪生浮世悲。清松疏冷風,尚想瀟灑姿。一吷寄去留,羞殺方袍兒。令人卻憶當陽剖,叉手退身徒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