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馬湖
數掠馬陵尾,右顧駱馬湖。馬飲河腹滿,有時吐其余。
減水壩在下,出內河之梳。亦如梳馬毛,其行自卷舒。
六塘亦近之,通漕供倉儲。賦艘來東南,水柜佐轉輸。
側聞廟堂上,刻石宏遠謨。此誠關國計,制用耕畜初。
粒粒豈易致,守谷夷吾書。古人防菜色,亦有非常虞。運之川則利,藏之倉勿疏。
數掠馬陵尾,右顧駱馬湖。馬飲河腹滿,有時吐其余。
減水壩在下,出內河之梳。亦如梳馬毛,其行自卷舒。
六塘亦近之,通漕供倉儲。賦艘來東南,水柜佐轉輸。
側聞廟堂上,刻石宏遠謨。此誠關國計,制用耕畜初。
粒粒豈易致,守谷夷吾書。古人防菜色,亦有非常虞。運之川則利,藏之倉勿疏。
多次經過馬陵山的尾部,向右回望便是駱馬湖。河水如馬飲水般填滿河腹,有時又會溢出多余的水量。減水壩位于下方,水流通過時如同梳子梳理內河。又像梳理馬毛,水流的形態自然舒展。六塘河也離此不遠,連通漕運供應倉儲。運糧船只從東南而來,駱馬湖作為水柜輔助運輸。聽說朝廷之上,刻石記載長遠的規劃。這確實關系國家大計,制定政策從農耕儲備開始。每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管仲之書早有守谷主張。古人防止百姓饑餓,也有應對意外的考慮。通過河流運輸更為便利,儲存于糧倉不可疏忽。
數掠:多次經過。
馬陵尾:馬陵山的尾部,馬陵山位于今江蘇、山東交界。
減水壩:用于調節河流水量的堤壩,防止洪澇。
水柜:古代水利術語,指蓄水湖泊,用于調節運河水量。
廟堂:代指朝廷。
夷吾書:指管仲(名夷吾)的著作《管子》,其中有重農積谷的論述。
菜色:因饑餓而面黃肌瘦的樣子。
駱馬湖在清代是京杭運河重要的“水柜”(蓄水庫),負責調節運河水量以保障漕運。清代漕運為“國脈”,關系糧食運輸與國家穩定。此詩或作于詩人考察水利、漕運之際,通過描述駱馬湖的功能,反映當時對水利工程與糧食儲備的重視。
全詩圍繞駱馬湖的水利作用展開,從地理位置、水壩調節、漕運輔助,到朝廷規劃、糧食儲備,層層遞進,強調其關涉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體現了重農固本、未雨綢繆的治國思想。
滿街芳草卓香車,仙子門前白日斜。腸斷東風各回首,一枝春雪凍梅花。
嫩煙輕染柳絲黃,句引花枝笑憑墻。馬上王孫莫回首,好風偏逐羽林郎。
八月風波似鼓鼙,
可堪波上各東西。
殷勤早作歸來計,
莫戀猿聲住建溪。
鳳去鸞歸不可尋,十洲仙路彩云深。
若無少女花應老,
湘江水闊蒼梧遠,何處相思弄舜琴。
綠映紅藏江上村,
一聲雞犬似山源。
閉門盡日無人到,
翠羽春禽滿樹喧。
處處兵戈路不通,
卻從山北去江東。
黃昏欲到壺關寨,
匹馬寒嘶野草中。
浣花溪上如花客,綠暗紅藏人不識。
留得溪頭瑟瑟波,不使紅霓段段飛,一時驅上丹霞壁。
蜀客才多染不供,我有歌詩一千首,磨礱山岳羅星斗。
開卷長疑雷電驚,人間無處買煙霞,須知得自神仙手。
也知價重連城璧
何代何王不戰爭,
盡從離亂見清平。
如今暴骨多于土,
猶點鄉兵作戍兵。
半掩朱門白日長,
晚風輕墮落梅妝。
不知芳草情何限,
相逢只賴如澠酒,
一曲狂歌入醉鄉。
莫恨紅裙破,
休嫌白屋低。
請看京與洛,
誰在舊香閨。
每吟富貴他人合,不覺汍瀾又濕衣。
萬里日邊鄉樹遠,何年何路得同歸。
酒綠花紅客愛詩,
落花春岸酒家旗。
尋思避世為逋客,
不醉長醒也是癡。
爾來中酒起常遲,臥看南山改舊詩。
開戶日高春寂寂,數聲啼鳥上花枝。
金管多情恨解攜,
一聲歌罷客如泥。
江亭系馬綠楊短,
亂離時節別離輕,
別酒應須滿滿傾。
才喜相逢又相送,
有情爭得似無情。
南鄰公子夜歸聲,
數炬銀燈隔竹明。
醉憑馬鬃扶不起,
更邀紅袖出門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