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燈
山谷人家避李成
誰知劫數莫逃兵
到今鬼燐青無數
認作文殊佛火明
山谷人家避李成
誰知劫數莫逃兵
到今鬼燐青無數
認作文殊佛火明
山谷中的百姓為躲避李成的戰亂,誰能料到命中劫數難逃戰火。至今仍有無數青綠色的鬼火,被人們誤認為是文殊菩薩的佛火閃耀。
李成:此處指引發戰亂的軍事首領(具體所指需結合歷史背景,可能為五代或宋初地方割據勢力)。
劫數:佛教概念,指注定的災難,此處指戰亂帶來的災禍。
鬼燐(lín):磷化氫燃燒產生的青色火焰,俗稱“鬼火”。
文殊:文殊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征智慧與慈悲。
此詩或創作于戰亂頻發的歷史時期(如五代至宋初),詩人目睹戰亂后山谷中百姓流離、尸骸遍野的慘狀,鬼火因磷火自然現象出現,卻被幸存百姓誤為佛佑之兆,反映戰爭對民生的摧毀與精神沖擊。
全詩以“避亂”與“劫數”的矛盾開篇,繼以“鬼燐”與“佛火”的誤會收束,通過具體場景的白描,深刻揭露戰爭的殘酷性,展現百姓在戰亂中的無力與苦難,是一首以小見大的現實主義詩作。
丹鳳翔云表。覽德輝、翩然飛下,翠蓬仙島。銀漢無聲天似水,昨夜新涼多少。聽一曲、瓊簫音渺。千尺秦臺凌空峻,見一雙、翠羽先飛到。披紫霧,攬瑤草。
風流別乘當英妙。對江山、掀髯把酒,浩歌長嘯。綠發公候何足浼,自是無雙才調。況槐陰、青青天杪。月殿姮娥云深處,近清秋、丹桂催開早。斟綠醑,戴花帽。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聲催箭,曉光侵闕。花覆千官鸞閣外,香浮九鼎龍樓側。恨黑風、吹雨濕霓裳,歌聲歇。
人去后,書應絕。腸斷處,心難說。更那堪杜宇,滿山啼血。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有誰知、海上泣蟬娟,菱花缺。
鎖香亭榭。花艷烘春曾卜夜。
空想芳游。不到秋涼不信愁。
酒遲歌緩。月色平分窗一半。
誰伴孤吟。手擘黃花碎卻心。
石榴花下薄羅衣。睡起卻尋棋。未省高低,被伊春筍,拈了白玻璃。
釧脫釵斜渾不省,意重子聲遲。對面癡心,只愁收局,腸斷欲輸時。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蘇子泛舟。正赤壁風清,舉杯屬客,東山月上,遺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簫倚和,何事嗚嗚怨泣幽。悄危坐,撫蒼蒼東望,渺渺荊州。
客云天地蜉蝣。記千里舳艫旗幟浮。嘆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繆。
客亦知夫,盈虛如彼,山月江風有盡不。喜更酌,任東方既白,與子遨游。
幾年辛苦搗元霜。一朝瓊粉香。云英縹渺曳仙裳。相將騎鳳凰。
鍧帝樂,酌天漿。千年顏色芳。從茲歸去白云鄉。碧桃春晝長。
云濤白鳳賀瑤池。仗葳蕤。路芳菲。十月溫湯,賜浴卸羅衣。半點檀心天一笑,瓊奴弱,玉環肥。
風流誰合婿金閨。露將晞。雪爭暉。貝闕珠宮,環佩月中歸。誤殺洛濱狂子建,情脈脈,恨依依。
蔥蔥佳氣,人都道、今日垂弧令旦。怪得歡聲如鼎沸,準擬華堂開宴。
三虎容儀,二喬態度,爭捧金杯勸。瑤池王母,何妨引領仙眷。
況有道骨仙風,靈丹秘決,鐘鼎何心戀。卻笑玉階軒冕客,難脫功名羈絆。
蕭散陶籬,徜徉裴野,風月堪為伴。拳拳祝頌,壽齡期等龜算。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
萬里長城橫玉帶,六街燈火已闌珊,人立薊樓間。
空懊惱,獨客此時還。
轡壓馬頭金錯落,鞍籠駝背錦斕班。腸斷唱門關。
金塘瑞溢,愛琉璃十頃,風漪搖碧。玉女三千擎翠蓋,簇擁芙蓉仙伯。
鸞鶴回翔,龍蛇飛動,醉墨揮仙筆。磨崖書壽,分明知是今日。
應為今日生申,銀鉤照坐,光滿圖書壁。竹馬兒童傳好語,小住湖山開國。
玉璽成文,金蓮賜封,劍履登玄石。丹砂九轉,功成依舊頭黑。
秀才落得甚干忙。冗中秋,悶重陽。百年三萬,消得幾科場。吟配十年燈火夢,新米粥,紫蘇湯。
如今且說世平康。收戰場。息欃槍。路斷邯鄲,無復夢黃梁。浪說為農今決矣,新酒熟,菊花香。
淡淡青山兩點春。嬌羞一點口見櫻。一梭兒玉一紂云。
白藕香中見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個也銷魂。
浪跡煙霞,有酒千鍾,有書五車。任從來蕭散,閑心似水,何堪嫵媚,笑面如花。濯發滄浪,放歌江海,肯被紅塵半點遮。誰知道,抱無名鉅璞,重價難賒。
嘻嗟。大澤龍蛇。且蟠屈、深潛得計些。看淋漓醉墨,神情自足,摩挲雄劍,肝膽無邪。渭水煙蓑,營丘繡袞,出處何嘗有異耶。今何在,但素蟾東出,紅日西斜。
一枝涼玉敧路塵。下瑤臺、疑是夢云。
怕趁取、西風去,被何人、拈住皺裙。
溫柔只在秋波里,這些兒、真個動心。
再同飲、花前酒,莫都忘、今夜夜深。
結屋依蒼樹,開窗對碧山。
西湖不厭久長看。玉勒鈿車偏在、六橋間。
露柳凝朝潤,煙花斂暮寒。
才經人賞便闌殘。謝柳辭花、醉策瘦筇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