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書所見雜用坡公韻
腰弓負弩走諸黎,城上鎗旗盡點齊。昨夜碙州傳羽箭,賊船齊下石牌西。
攔街吹貝鬧兒童,溪上扶藜嘆老翁。今歲青苗焚旱魃,去年白浪舞狂風。
九十春光又幾何,春游不似往時多。南橋拜罷牧郎廟,東岸爭迎太華婆。
已聞黎火燒蠻村,更報閩航嘯海門。坊市近來多夜禁,無人攘鬼賽梨園。
土酉馬上引玄幢,一隊黎奴五十雙。六角帽兒當鐵甲,箭頭落處萬人降。
腰弓負弩走諸黎,城上鎗旗盡點齊。昨夜碙州傳羽箭,賊船齊下石牌西。
攔街吹貝鬧兒童,溪上扶藜嘆老翁。今歲青苗焚旱魃,去年白浪舞狂風。
九十春光又幾何,春游不似往時多。南橋拜罷牧郎廟,東岸爭迎太華婆。
已聞黎火燒蠻村,更報閩航嘯海門。坊市近來多夜禁,無人攘鬼賽梨園。
土酉馬上引玄幢,一隊黎奴五十雙。六角帽兒當鐵甲,箭頭落處萬人降。
腰掛弓箭、背負弩機的士兵在黎族地區(qū)奔走,城上的槍旗都排列整齊。昨夜從碙州傳來緊急軍報,賊船一同駛向石牌以西。街頭吹著海螺引得孩子們喧鬧,溪邊拄著藜杖的老翁在嘆息。今年青苗被旱魃焚毀,去年白浪在狂風中翻涌。九十天的春光還剩多少,春游的人不像往年那么多了。在南橋拜完牧郎廟,東岸的人爭著迎接太華婆。已經(jīng)聽說黎人放火燒了蠻村,又傳來閩地船只在海門呼嘯的消息。集市近來實行宵禁,沒人再舉行驅(qū)鬼的梨園祭祀活動。土酉騎在馬上舉著黑色旗幟,一隊黎族奴仆有一百人。他們戴著六角帽就當作鐵甲,箭頭落下之處萬人歸降。
腰弓負弩:腰間掛著弓,背負著弩。
鎗旗:槍和旗幟。
碙州:地名。
羽箭:緊急軍報。
吹貝:吹海螺。
扶藜:拄著藜杖。
旱魃:傳說中引起旱災(zāi)的怪物。
太華婆:可能是當?shù)匦叛龅纳瘛?/p>
黎火:黎人放的火。
閩航:閩地的船只。
坊市:集市。
攘鬼:驅(qū)鬼。
賽梨園:舉行梨園祭祀活動。
土酉:可能是當?shù)厥最I(lǐng)之類的人物。
玄幢:黑色旗幟。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nèi)容推測,當時當?shù)乜赡苊媾R著軍事威脅,如賊船活動、黎人沖突等,同時百姓生活也受到旱災(zāi)、狂風等自然災(zāi)害的影響。詩人可能是在游歷過程中,目睹這些情況后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當?shù)氐纳鐣F(xiàn)實,包括軍事動態(tài)和百姓生活狀況。其突出特點是寫實,生動展現(xiàn)了一幅多面的社會畫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當?shù)氐纳鐣⒚袼椎忍峁┝苏滟F的資料。
六貴同朝激虎彪,橫江勒馬下秦州。 銀槍酒市春雙靨,玉晝蓮臺月半鉤。 趙鬼西京諳漢賦,阿兄東閣壓通侯。 誰知講武旌頭入,芳樂笳聲碧麝秋。
臘近漸知春,已有早梅堪折。況是誕辰佳宴,擁笙簧羅列。 玉杯休惜十分斟,金爐更頻爇。連理愿同千歲。看蟠桃重結(jié)。
三年四過子陵臺,老我風霜兩鬢催。 望見云山心已愧,夢登釣石眼為開。 乾坤清氣長如許,鐘鼎元勛安在哉。 近百年一幾帆過,登臨多是覓官來。
琵琵弦畔春風面。曾向尊前見。彩云初散燕空樓。蕭寺相逢各認、兩眉愁。舊時曲譜曾翻否。好在曹綱手。老來心緒怯么弦。出塞移船莫遣、到愁邊。
夢幻影泡有限,風花雪月無涯。莫分粗俗與精華。日醉石間松下。 菜盡鄰家解與,杯空稚子能賒。通幽即步盡橫斜。不問墩猶姓謝。
驚鷗撲蔌。蕭蕭臥聽鳴幽屋。窗明怪得雞啼速。墻角爛斑,一半露松綠。 歌樓管竹誰翻曲。丹唇冰面噴余馥。遺珠滿地無人掬。歸著紅靴,踏碎一街玉。
疊雪裁霜越纻勻。美人親翦稱腰身。暑天寧數(shù)越羅春。 兩臂輕籠燕玉膩,一胸斜露塞酥溫。不教香汗?jié)窀鑹m。
開花借水,信天姿高勝,都無俗格。玉隴娟娟黃點小,道書:玉女鼻端有黃點。依約西湖清魄。綠帶垂腰,碧簪_髻,索句撩元白。西清微笑,為渠模寫香色。 常記月底風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憐惜。生怕因循紛委地,仙去難尋蹤跡。縹檻深栽,彤幃密護,不步輕拋釋。等差休問,未容梅品懸隔。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路逢十客九衿首,半是同窗舊弟兄。 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
游絲浩蕩醉春光,倚賴微風故故長。 幾度鶯聲留欲住,又隨飛絮過東墻。
竹外松邊一兩稍,迥臨村落傍谿橋。 堪將亂蕊添云肆,芳被芳風透綺寮。 春事頓隨花片薄,清吟半逐夢魂銷。 卻思前載孤山下,踏雪相尋豈憚遙。 練裙縞袂雪精神,夢在羅浮江上村。 竹屋紙窗清不俗,風臺月觀悄無言。 笑拈霜管題詩句,靜愛寒香撲酒尊。 誰遣胡兒吹塞笛,分明哀怨曲中論。 殘雪疏籬半欲摧,暗香消息巳傳梅。 三家五家村舍出,一花兩花香意回。 今日多情惟我到,無人解惜為誰開。 相逢剩作尊前恨,何處笛聲江上來。 偶泄春光此一枝,故山幽夢憶疏籬。 雪羞潔白常回避,風近清香似可期。 老氣卻因高樹得,閑愁只許落花知。 醉中曾記吟詩處,獨倚闌干待月時。 一枝梅笑破冬嚴,殘臘新春氣候參。 更被誰家多事笛,不教幽夢到江南。 江南地暖隴西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最愛夜深霜重處,無人起向月中看。
御史非常任,參軍不久居。待君遷轉(zhuǎn)后,此職還到余。
高明者,溫州瑞安人。以春秋中,大元至正乙酉第,授處州錄事,后改調(diào)浙東閫幕都事,轉(zhuǎn)江西行臺掾,又轉(zhuǎn)福建行省都事。方國珍留置幕下,不從,旅寓明州櫟社,以詞曲自娛。因感劉后村之詩“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爭唱蔡中郎”之句,乃作《琵琶記》。有王四者,以學聞,則誠與之友善,勸之仕。登第后,即棄其妻而贅于太師不花家。則誠悔之,因作此記以諷諫。名之曰《琵琶》者,取其上四“王”字,王四云耳。元人呼牛不花,故謂之牛太師,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高皇帝微時,嘗奇此戲。及登極,召則誠,以疾辭。使者以記上進。上覽之曰:“五經(jīng)四書在民間,譬諸五谷,不可無;此記乃珍羞之屬,俎豆之間,亦不可少也。”于是捕王四置之極刑。或曰:東嘉初以伯喈為不忠不孝,夢伯喈謂之曰:“公能易我為善,行當有以報公。”遂以全忠全孝易之。東嘉后果發(fā)解,未知然否。后卒于寧海,時陸德旸以詩哭之曰:“亂離遭世變,出處嘆才難。墜地文將喪,憂天寢不安。名題前進士,爵署舊郎官。一代儒林傳,堪入史刊。”
中元北極紫微宮,北極五星在其中。 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 第一號曰為太子,四為后宮五天樞。 左右四星是四輔,天一太一當門路。 左樞右樞夾南門,兩面營衛(wèi)一十五。 上宰少尉兩相對,少宰上輔次少輔。 上衛(wèi)少衛(wèi)次上丞,后門東邊大贊府。 門西喚作一少丞,以次卻向前門數(shù)。 陰德門里兩黃聚,尚書以次其位五。 女史柱史各一戶,御女四星五天柱。 大理兩星陰德邊,勾陳尾指北極顛,勾陳六星六甲前。 天皇獨在勾陳里,五帝內(nèi)坐后門是。 華蓋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華蓋形。 蓋上連連九個星,名曰傳舍如連丁。 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內(nèi)階左天廚。 階前八星名八谷,廚下五個天棓宿。 天床六星左樞右,內(nèi)廚兩星右樞對。 文昌斗上半月形,稀疏分明六個星。 文昌之下曰三師,太尊只向三公明。 天牢六星太尊邊,太陽之守四勢前。 一個宰相太陽側(cè),更有三公向西偏,即是玄戈一星圓。 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樞精, 第二第三璇璣星,第四名權(quán)五玉衡, 開陽搖光六七名,搖光左三天槍明。 天理四星斗里暗,輔星近著開陽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