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亭
獨宿大中年里寺,
樊籠得出事無心。
寒山夢覺一聲磬,
霜葉滿林秋正深。
獨宿大中年里寺,
樊籠得出事無心。
寒山夢覺一聲磬,
霜葉滿林秋正深。
獨自借宿在大中年間所建的寺廟里,從世俗的牢籠中解脫出來,心境淡泊毫無雜念。在寒山中從夢中醒來,聽到一聲清脆的磬音,只見滿林都是經霜的紅葉,秋天已經很深了。
大中年里寺:大中年間建造的寺廟。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號(847 - 860)。
樊籠:原指關鳥獸的籠子,這里比喻塵世的束縛。
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銅或石制成,形狀像缽。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塵世的紛擾后,來到寺廟尋求心靈的寧靜。大中年間佛教較為興盛,寺廟眾多,詩人借宿寺廟,在秋夜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展現了晚唐詩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感悟。
月淺燈深寒隱隱,低映青蛾,鏡底愁絲趁。黃葉聲多情轉困,紅樓消息還無準。約略梅開春路近,守定窗兒,靜候東風訊。小幅鸞箋重細認,思量總有相思分。
久圖山澤游,苦為風雨款。驚雷破重陰,及晨光已顯。逶迤入幽深,厲揭度清淺。靈山傳飛來,合澗互回轉。蘿垂手可捫,松高蓋惟偃。陽厓丹霞凝,陰洞蒼雪滿。秀色如可攬,絕巘竟誰棧。眾竅因風號,群芳遲春衍。追念平生歡,歷歷猶在眼。匪無新相知,已少舊游伴。老僧久見招,相攜集閒館。解衣任盤礴,覽物適蕭散。形忘慮則消,情至心莫展。寄言同懷人,對酒歌勿緩。
根露蒼龍脊骨寒,葉盤丹鳳尾梢端。風雷未化秋塘影,魚鱉長猜是釣竿。
繞墻煙樹色蘢蔥,燕入鶯過路不通。客子歸來誤驚喜,移家別住綠陰中。臘甕香濃未遣開,琴書先自撲塵埃。偶然俗事都忘卻,似有微涼拂面來。
聞筑烏臺一室成,四圍曉色抱虛明。簾櫳雨過琴書潤,戶牖風來枕簟清。白筆通宵飄爽氣,訟庭長夏絕囂聲。懸知到處留遺愛,剩有棠陰繞棟楹。
得此分叚身,可笑好形質。面貌似銀盤,心中黑如漆。烹豬又宰羊,誇道甜如蜜。死后受波吒,更莫稱冤屈。
一尊亭上欲淹留,無那征人速去舟。把酒相看渾難語,愁心空自逐江流。
漢儒重道獨專經,唐室初增博士名。韋氏起家仍相國,稚圭能說亦公卿。司空城旦污潢潦,古壁遺文粲日星。異日諸郎拾青紫,傳家何用滿筲籯。
昔賢勤學道,道在無百里。何論秀與頑,斯民皆赤子。寧為質樸全,勿為狙詐使。毋喜于近功,務幾于上理。酷吏不可為,俗吏亦云恥。鸞鳳所發軔,未嘗非荊枳。守官如守身,飲汝以吳水。勉旃勖自今,期與古人齒。
客座傳杯罷,禪房借榻眠。小樓青嶂曲,高枕白云邊。寶剎諸天近,瑤臺片月圓。幽棲塵事遠,積久足延年。
孤影蒼顏望渺茫,十年橋洞太悲涼。縱然黯淡無天日,筆吐光芒萬丈長。紅羊再再亂神州,滿地儒冠走馬牛。一笑凄然回首處,茫茫滄海正橫流。秦火洶洶勢燎原,白頭空自哭軒轅。遺箋欲讀還垂手,恐有當年血淚痕。洞穴棲身氣若虹,肯因困頓改初衷。文場多少幫閒客,唱了南風唱北風。文章錦繡燦如霞,久厭神壇仰一家。萬苦千辛終不悔,為留老筆再生花。身后凄涼亦可悲,青山埋骨恐無期。孤魂縹緲歸來未,遙望瀘陽系我思。
夜靜深宮睡不成,井梧滿耳送秋聲。三千寵愛偏遺妾,閒理寒衣厚戍兵。
叩幾悲歌涕滿襟,圣賢千古我如今。凍琴弦斷燈青暈,誰會男兒半夜心。
楚天空闊重云幕,孤館風寒倍蕭索。著鞭江上觀打魚,消遣愁懷樂其樂。吁嗟打魚果何似,彷佛昆明池上事。漁官獨坐萬斛舟,船尾載鼓旗船頭。揚旗擊鼓一何勇,漁子舟人皆聳動。鼓聲初發眾舟集,鼓聲再發提網急。鼓聲三發爭進取,萬幅飛綸向空舉。奔騰澎湃聲震驚,浪花激作秋霜凝。蛟龍避勢走欲仆,河伯逃形懷戰懼。千鱗萬尾無所之,一網牢籠莫知數。縱橫巨細相倚疊,山積沙頭如雪白。漁人抖擻氣頗舒,屈指團欒計千百。均分各收受,蕩舟便回首。?網荻蘆邊,鲙魚薦新酒。酒酣更唱瀟湘歌,兒童蟻聚聲相和。且言今歲盡馀裕,輸官給役從如何。我來對此情莫極。更向漁人剖胸臆。汝今得魚誠解憂,割鬐臠肉還生不。成湯既祝網,魯叟亦不綱。所以杜陵翁。作歌為哀傷。從今打魚休著眼,莊惠濠梁樂無限。
落魄韓非悔入秦,飛言造獄竟成真。覆盆頭上無天日,草檄燈前有鬼神。詔捕白衣關內俠,詞連朱邸座中賓。檻車臨賀都門道,風雪離亭幾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