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日行桑疇稻隴間用放翁瑞草橋道中詩韻
曹事方竣偶乘暇,果下生駒穩可跨。
出城溝水細生縠,入夏山嵐濃似畫。
甘蕉長葉半舒卷,野蔓生花斗嫣姹。
南阡三面栽小桑,時雨一宵茁新柘。
嘉禾去莠工始畢,芳草如茵軟可藉。
瓜花乍見黃垂檐,豆葉早看碧滿架。
村童卻趁農事間,牽牛放向綠陰罅。
蠶麥有收望秋獲,旸雨應時天所借。
有耦好伴桀溺耕,循田可返王丹駕。
瓦盆新酒如肯酤,便擬穿林間茅舍。
曹事方竣偶乘暇,果下生駒穩可跨。
出城溝水細生縠,入夏山嵐濃似畫。
甘蕉長葉半舒卷,野蔓生花斗嫣姹。
南阡三面栽小桑,時雨一宵茁新柘。
嘉禾去莠工始畢,芳草如茵軟可藉。
瓜花乍見黃垂檐,豆葉早看碧滿架。
村童卻趁農事間,牽牛放向綠陰罅。
蠶麥有收望秋獲,旸雨應時天所借。
有耦好伴桀溺耕,循田可返王丹駕。
瓦盆新酒如肯酤,便擬穿林間茅舍。
公務剛剛辦完偶然有空,騎著小馬穩穩當當可以出行。出城看到溝水泛起細小的波紋,入夏山間的霧氣濃得像一幅畫。甘蕉長長的葉子半舒半卷,野生藤蔓上的花競相爭奇斗艷。南邊的田埂三面種著小桑樹,一場夜雨讓新的柘樹茁壯成長。去除了嘉禾中的雜草,活兒剛結束,芳草像墊子一樣柔軟可以倚靠。剛剛看到瓜花黃色垂在屋檐,早就看到豆葉碧綠爬滿了架子。村童趁著農忙間隙,把牛牽到綠蔭縫隙中。蠶麥有了收成期待著秋季收獲,晴雨適時是上天的恩賜。有好伙伴一起像桀溺那樣耕種,沿著田埂可以像王丹那樣駕車返回。要是能買到瓦盆里的新酒,就打算穿過樹林去那茅草屋。
曹事:公務。竣:完成。
果下生駒:一種小馬。
縠(hú):有皺紋的紗,這里形容溝水泛起的波紋。
山嵐:山間的霧氣。
嫣姹:形容花嬌艷美麗。
柘(zhè):柘樹。
嘉禾:生長得特別茁壯的禾稻。去莠:去除雜草。
藉:依靠。
旸(yáng)雨:晴雨。
有耦:有同伴。桀溺:春秋時的隱士,與長沮一起耕田。
王丹:東漢人,常乘柴車到田間勸耕。
酤(gū):買酒。
推測詩人在公務完成后,趁著閑暇時間出行到鄉村,看到鄉村夏日的美景和農忙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農業生產有序進行,詩人在忙碌的公務生活中向往田園的寧靜與閑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夏日的田園風光和農事生活,突出特點是描寫細膩,語言清新。它展現了田園詩的魅力,反映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田園詩的內容。
石門山對新安縣,基址平來蔓草秋。千尺微江清見底,悲鳴還向縣前流。
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藏千尋瀑布,出十八高僧。古路無人跡,新霞出石棱。終期將爾叟,一一月中登。
人間落落幾相知,經亂能逢自展眉。執手仍然憐意氣,關心不待問安危。魚龍跋扈看尤幻,風雨凄迷任所之。羨汝滇南行萬里,萬千光怪一囊詩。
愛向江邊弄釣絲,碧潭深處有嘉魚。鉤頭不是無香餌,個底如何釣得渠。
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誰言不生滅?疑情猶若斯,智者善分別。
畏心恐靈居,空渺不可際。奇石墜驚云,涼坐得少憩。何曾落花流,自隔人間世。
帝子相從游北渚,蘭旌翠蓋交摩。洞庭葉下水曾波。靈均元有恨,托意在湘娥。畫筆吳生稱獨擅。停云館本追摹。愁心棖觸更如何。佳期難再得,唯見白蘋多。
西崖佳樹綠層層,日落山煙滿樹生。蕭然倚杖疏籬外,遙聽幽泉斷續鳴。
日聽人間旦暮鐘,春來春去豈無蹤。庭花欲謝紅先減,林葉初齊綠漸濃。弱絮不時邀乳燕,晴絲仍自惹游蜂。綿綿神理誰堪語,獨向川原倚一筇。
蝦蟆頭上戴青苔,繡出鴛鴦孰辨猜。幾許離人消息斷,一聲鴻雁送愁來。
寇盜縱橫水旱偏。憂時無計淚潸然。文章欲紹龍門業,矩矱唯存馬政篇。思往哲,拜衣冠。儒林循吏兩堪傳。鄣東萬戶碑銜口,遺澤何因止硯田。
煙磴入風路,攲危轉深冥。通明忽到眼,石自太古青。仙人故臺在,何處乘云駢。
前山收苦霧,宿鳥有新聲。萬里南天客,三冬此日晴。
土暗塵昏天水碧,風驚雨過女真黃。鬼火光中遺石馬,仙盤柱下泣銅人。
此身好在無根蒂,興會來時便出行。天籟常吹隨物取,心弦自撥以詩鳴。孤亭兀兀凌煙起,雙創棱棱照澗清。他日北游能枉駕,久藏春釀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