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茫茫天塹海門開
無復長鯨跋浪來
卻憶鄭家全盛日
荷蘭城畔受降回
茫茫天塹海門開
無復長鯨跋浪來
卻憶鄭家全盛日
荷蘭城畔受降回
浩瀚的天然壕溝海門豁然開朗,不再有巨大的敵寇掀起風浪來犯。回想起鄭氏家族最為強盛的歲月,正是在荷蘭城堡邊接受敵軍投降凱旋。
天塹:天然的壕溝,這里指臺灣海峽。
海門:指臺灣沿海的險要港口,此處代指臺灣門戶。
長鯨:比喻荷蘭殖民者,借其兇暴龐大的特征指代侵略者。
跋浪:原指魚躍浪中,此處引申為興風作浪、侵犯騷擾。
鄭家:指鄭成功家族,鄭成功于1661年率軍收復臺灣,驅逐荷蘭殖民者。
荷蘭城:即熱蘭遮城(今臺灣安平古堡),荷蘭殖民時期在臺灣的統治中心。
此詩當與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相關。1661年鄭成功率軍渡海,圍攻荷蘭殖民者盤踞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次年荷蘭投降,臺灣重歸祖國。詩中“鄭家全盛日”即指此事件,作者通過追憶這一壯舉,反映當時臺灣從戰亂走向安定的背景。
全詩以“海門開”“無復”寫當下安寧,轉“卻憶”回溯歷史,聚焦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關鍵事件,簡短四句勾勒出邊疆從被侵到收復的歷程,突出鄭氏功績,是對歷史英雄的禮贊。
曉出西城又向西,人家盡處有招提。綠陰不隔紅塵路,時見行人駐馬蹄。
南國多情易別離,登高臨水總相思。凄清越女吹蘆管,絕似巴童唱竹枝。
少年事業莫蹉跎,聽我尊前一曲歌。鑄劍必期經百鍊,為文固自要三多。凡胎須得丹砂換,壯志休辭鐵硯磨。平地為山由一簣,詞源他日看銀河。
春入千峰紫翠平,王陽何事戀江城。飛觴曲澗誰同醉,夜雨相思白發生。去年嘯月玉臺邊,吹笛臨風思亦仙。千樹杜鵑迷紫嶠,君能不憶醉花前。
百獸聞之皆腦裂,穿山透石魔群折。夜來依舊卓長空,飽清風,漱明月。
春潮月夜載馳驅,傳送牙檣到海隅。風起垂虹勞險渡,星飛挽粟濟災區。耕漁得復流離子,童叟應無庚癸呼。策用方平名相業,此鄉薯米不須沽。持節風清識玉堂,驚濤直下海天蒼。望公如歲深饑渴,訓士通經化莠良。碑口昔曾傳漢水,棠陰今更遍蠻疆。私心盻切隨車雨,好種襄堤百本桑。
蜀王小苑報春回,杳靄東風動地來。最是不堪追憶處,江南江北舊樓臺。
蒸衡江上憶聯舟,多少風濤入壯游。直到新河始分手,幾宵清話浣離憂。
一葉輕舟一釣綸,朝廷無處覓玄真。太虛明月為知己,細雨斜風不著人。西塞貪看飛白鷺,東華忘卻軟紅塵。還思擾擾求名者,肯信人閒有逸民。
依然一冊巧裝成,故紙為胎越樣輕。四畔黑云都罩盡,中間只有月長明。
徑轉如無盡,山行豈厭深。過橋行一里,訪寺得雙林。云淡往來跡,潭空今古心。不逢僧指點,勝地杳難尋。
李蔡下中爾,萬目指騫騰。何蕃頭欲白,秋窗耿青燈。
鷹吟松上起驚飆,蟬咽泉間似暮潮。蕭瑟不須搖落候,悲秋有客是南朝。
芙渠何讓美人妝,水面爭燃入眼光。晚悟天機離色相,牽情端不為紅香。
短棹春江里,桃花流水生。天高裝鏡凈,岸遠筆山橫。落日無窮意,丹霞逐旋明。何時遂歸志,一葉任縱橫。